|
解码道
(明曲注:看外国人解释“道”,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比较一下,与我们的理解有何不同?)
很久以前,我第一次阅读古老的《道德经》时,遇到了很多明显的矛盾,我迷茫的瞪大了眼睛!
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 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道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很少或没有明显的意义。 我遇到了一些说法,认为道是世界上的一切,然而,道是虚无的,无处可去。好吧,我想,到处都是道,还是没地方有道?
问题在于西方译者的局限性,因为他们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少听到这样的教导,即使是造物主,也存在一种不变的、完美的存在的原始状态。
据说在公元前 6 世纪,圣人老子撰写了《道德经》,成为道教哲学的基础。 “道”这个词通常被解释为“道”的意思,尽管它也可以表示“原则”或“教义”。 然而,这些解释都没有解决它的真实性质。
老子连给道起名字都不愿意,因为名字削弱了它寂静不变的基本概念,所以他更愿意称它为“无名”。
《道德经》有 100 多种英文译本。对标题含义的一种恰当解释是,“神力之道之书”。
英文译者发现自己被迫超越直译而转为口译,因为用原始中文书写的字符通常具有多重含义,需要在上下文中相互区分。 因此,该消息的原始意图甚至可能不会立即显现。
例如,他们面临这样的句子的直译:
“名字命名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明曲注:即“名可名,非常名”)
在理解含义之前,首先需要理解概念。 这段话指向的概念是,道是包含宇宙的“无名”,而宇宙本身充满了老子常说的“万事”或道的表现。 我们给物质世界中的物体命名,超越一切的东西被称为“无名”。
道,顾名思义,先于天地而存在。 据说它是静止的,无形的,孤独的,没有变化。 它既比最大的物体大,又在最小的物体内。
真正让西方译者感到困惑的部分是这样一种想法,即道在完美静止的同时又在不断地运动。 这样的想法令人困惑,足以使逻辑思维停止,使某些人脑细胞短路,耳朵冒烟!
在西方文化中,我们普遍缺乏对上帝作为不变存在的原始本质的欣赏。在我们以行动为导向的文化中,我们认为造物主是唯一的上帝。 通常情况下,除非你学习东方哲学或形而上学的某些分支,否则你永远不会意识到唯一造物主背后的存在状态。道是一切事物背后不变的、圆满的意识。 道是纯净、宁静的存在,它形成了造物主作为自己的一面,它会采取行动并经历变化。
并非只有道家研究万物背后的原始不变的存在。同样的概念出现在印度教中,作为静止、沉默的婆罗门或神性,在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的创造性三位一体背后。
《道德经》第42章给出了道教版本: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这意味着不变的存在产生了唯一的造物主。然后看到有必要(使用创世纪术语)将其意识的“水”分成两个部分。 这些不同和互补就是思想和感觉的原则。 还需要第三个方面,那就是运动原理,它允许命令:“要有光!” 创建宇宙的原始模板。造物主三位一体本质的三个方面和谐地工作,创造了宇宙和其中的所有物质。
现代形而上学的学生熟悉万物背后存在的概念。它被称为绝对的、存在的、“我是”的存在和“万物背后的万有”。我自己选择的词是无限存在。 所有这些术语都代指一切事物背后同样完美、不变的存在。
宇宙存在于无限存在的寂静意识场中,所以它的本质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 那个寂静的存在是所有生命背后的意识基础状态。 由于其沉默、不动的性质,它可以被称为“无处可去”,至少对于我们的身体意识而言是这样。
造物主及其创造存在于无限存在之中。因此,无限存在在万物之中。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不变存在于一切之中。然而,我们的身体感官永远不会察觉到这种潜在的、不变的一体性。只有通过发展内在联系,我们才能发现万物背后的东西。
道是万物显现,而道,在物质世界中,却又是虚无的。因此,《道德经》的信息是与真实的事物建立内在联系,然后显化的世界——相比之下,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开始变得有意义。
作者:Owen Waters
翻译:明白
2021-12-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