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纳自己
作者:国学生活·溪葱绿绿
《增广贤文》里有云:“自重者然后人重,人轻者便是自轻。”
意思是说,懂得自尊自爱才会被人看重,自轻自贱只会让人看轻。
深以为然,人若是无法自爱,又怎么要求别人喜爱呢?
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尊自爱,不是取悦世界,而是懂得真正接纳自己。
接受失败,接纳失意的自己
古人有云:“横逆困穷,能受其煅炼者,则身心交益;不受其煅炼者,则身心交损。”
意思是说,挫折困境最能锻炼人,经得住磨炼,身心会变强健;受不住磨炼,身心便会损伤。
经不经得住考验,最重要的是心态好坏。
执著一时失利,往往一蹶不振;允许自己失败,才会越挫越勇。
就如一句话所说: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著名运动员邓亚萍曾谈到:虽然自己是别人眼里的常胜将军,但她也遭遇过滑铁卢。
有一场比赛她记忆深刻,赛中她发挥很稳,技术也很到位,但对手就是比她发挥得更好,总能压制住她的球。
结果,她自然输了比赛。虽然遗憾,她也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接纳失败,才能轻松应对下一场球。
她说,有输的勇气,是一名专业运动员的素养。
千万不能把输赢看得太重,若把心思放在输赢上,那就无法打好球。
生活不就是这样,有时拼尽全力,结果依然不尽人意。
但努力过了,就不后悔;拼搏过了,也不遗憾。
哪怕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最怕的是,不允许自己失败。
这个不允许,就像戴上了枷锁,让人变得畏手畏脚,结果反而更糟。
有句古语说得好:看得圆满,无缺陷之世界;放得宽平,无险侧之人情。
赢得起,输得起,才是成熟的人生,才是强大的自己。
人这一生,只有学会接纳失意,才能真正开始成长。
停止苛求,接纳平凡的自己
《菜根谭》中讲:“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
意思是说,大地浑浊生物才多,水太清澈反而没鱼,因此聪明人应当有容纳污垢的气量。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如果要求自己事事完美,只能让自己越活越累。
爱国诗人屈原和渔夫有一段名对话:当时被流放的屈原,失魂落魄地走在江边。
渔夫认出了他,就问他:“意气风发的三闾大夫怎么成这样了?”
屈原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此至此。”
渔夫就说,“真正的圣人,不会固执地要求自己多完美,而是能适应世事变化。
既然大家都喝醉了,你为什么不一起醉呢?为什么一定要求自己像美玉般无暇呢?”
对自己苛求太多,往往是自寻烦恼。
有个小故事:一位伟大的雕刻家,得知自己即将死亡。
他很害怕,后来想到一个方法,他为自己雕了11个雕像。
当死神来到时,他屏住呼吸,和雕像一样,一动不动。
死神非常迷惑,12个一样的人,他该带走哪个呢?
死神分辨不出来,只好向上帝求助,上帝教他一个暗号。
再次来到雕刻家这里后,死神说:“先生,一切都很完美,但只有一件作品有个小瑕疵!”
雕刻家一听,忘我得喊了一声:“什么瑕疵啊?”
死神神秘一笑说:“我抓到你了,这就是你的瑕疵——你太苛求自己了,连天堂都没有完美的东西,更何况人间!”
许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就源自于心求圆满,不甘平凡。
生活已经很疲惫,就不要总给自己加压,强求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成为那样的人……太多的苛求,总有一天会拖垮自己。
做人无须追求最好,更不用事事苛求,凡事遵循本心,尽力而为就好。
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实自在的人生。
看淡人言,活出真实的自己
王阳明在《答友人》信中说:“若夫闻誉而喜,闻毁而戚,则将惶惶于外,其何以为君子?”
意思是说,被人赞扬就高兴,被人诽谤就伤心,总是患得患失,又怎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呢?
人啊,无论别人怎么对待,不管人言怎样议论,都忠于自己才最明智。
有个小故事:远古时期,有一位混沌之神,它的头是个圆形,没有耳目口鼻。
其他神灵常常议论纷纷,有说它样子丑陋的,有说五官多重要的。
他们一致说,每个人都有七窍,耳目口鼻管听、管看、管食。
他们劝说混沌,也给自己凿七个孔窍。
混沌禁不住你一言他一语,于是决定给自己凿通五官。
它一天通一窍,七窍全通以后,混沌之神元气发散,竟然枯竭而死。
故事虽然荒唐,但道理却令人深思。
人要是总照着别人的议论,来改造自己,到头来只会失去自我,抹杀本心。
日子的酸甜苦辣,命运的个中滋味,别人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学会看轻人言,忠于自己,虽不是最好的人生,但肯定是适合自己的人生。
与其花太多心思在旁人身上,不如静下心来听听内心的声音。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高贵的灵魂,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越是聪明人,越是懂得活出真实的自己。
▽
古语有云:“天牢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上天困住我的身体,我内心依然自在;
上天让我遭遇厄运,我就想法渡过难关。上天还能怎么样呢?
生来平凡,有平凡的美;失意受挫,亦能甘之如饴。
拥有这种豁达与自爱,才是人生最大的圆满。
不论境遇如何,始终从容接纳;不论人情反复,我只守本心一颗。
一生不长,且行且珍惜,接纳繁华与寂寥,也接纳平凡与真实,才是人生最浪漫的事!
同意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