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4|回复: 0

反击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沉默

[复制链接]

3943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45
发表于 2023-7-23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反击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沉默

李敖曾在节目中痛骂余光中是“狗屁诗人”,可余光中不为所动。

有朋友看不下去了,便问他为何一直沉默。

余光中只回了一句:“他天天骂我,证明他生活中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此话一出,李敖哑口无言,随后的若干年,他再也没挑衅过余光中。

就像黄庭坚所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在别人嘲笑你时,你的不理不睬,反倒会让对方无地自容;

在他人无脑发言时,你沉默中的涵养,也可尽显自身的情商。

很多时候,沉默虽然没有声音,却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

01
遭遇误解时,不辩

林语堂曾感慨:“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

以前,我们被人误解时,总恨不得找别人说个三天三夜澄清自己。

然而经历了一些世事以后,就会明白:

他人的评论,外界的认可,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本身毫无关系。

活得通透的人,早已学会了沉默对待一切是非。

汉武帝时,有位叫公孙弘的大臣,出身寒微,即使后来做了丞相,也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习惯,这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而时任都尉的汲黯,却看不惯公孙弘这些行为。

于是向汉武帝进谏:“弘位三公,俸禄甚多,然为布盖,此诈也。”

汲黯认为,公孙弘享高官厚禄,却还固守清贫,是沽名钓誉,伪装节约。

公孙弘听到后,本想愤怒回击。

但转念一想,这样对骂势必会引起一场无谓的朝廷纷争,于是说道:“汲黯说的是事实,臣不多言。”

还有一次,公孙弘和汲黯等大臣议定了一些事情,准备一起上奏。

可上奏时,公孙弘却临时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汲黯当即辱骂公孙弘,虚伪狡诈。

而公孙弘依旧不争不辩,不做任何解释。

后来,汉武帝问公孙弘:“事实证明你所陈述的事情是对的,可当大臣们诘难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澄清呢?”

公孙弘淡定地回道:“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汉武帝由此,对公孙弘刮目相看,此后也更加器重他。

古人曾说,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在遇到争执时,沉默往往比语言更加受用。

毕竟,人和人的认知层次是不一样的。

若是遇到点分歧,遭受点误解,便要处处解释,事事辩驳。

不仅说服不了别人,反而会极大地消耗自己的精气神。

唯有保持沉默,你才能屏蔽外界的杂音,心平气和地处理每一次冲突。

02
利益受损时,不争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里的不争,不是世人以为的懦弱和妥协。

而是一种看淡名利后的不争,一种洞穿人性后的沉着。

在利益关头,绝大部分人都难免汲汲营营,争名夺利;

而真正的聪明人,不屑于踏入尔虞我诈的是非圈子,而会把更多的精力,都用来做更值得的事。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早期在柏林做私募基金,赚得盆满钵满。

在如此光明的前景下,所有人都以为他会趁着势头,大干特干。

没想到,丁元英却因不忍在中国股市上割肉,解散了私募基金。

那些曾跟丁元英一起赚钱的人,觉得他损害了大家的利益。

于是他们合起伙来,扣留了丁元英的资金,只给他留了一点生活费。

但无论他人怎样侵吞他的资产,丁元英始终都像一个旁观者般,未发一言辩解。

也正因如此,丁元英才得以顺利地回到国内,开启了一种新的生活。

俗话说,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

很多事情,争未必有一个好结果,不争也未必落于人后。

争的越多,反而会被名利所惑,最后深陷得失的漩涡。

不争一时之短,方得一世之长。

在人人都争先恐后的时代,不争的人,早已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开辟出了一片更大的生存空间。

03
遇到烂人时,不理

很喜欢《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的一句话:

“那些不讲道理的人,大可以继续刁难我。

十年后,我改变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他们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刁难对象。”

与烂人争辩,消耗的是自己的人生。

对于那些恶意的中伤,不理不睬才是最狠的报复。

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阿泰斯特,曾是美国最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之一,

在一次比赛中,他以一己之力,为球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然而就在他下场之时,一个狂热的球迷,见自己支持的球队要输了,便拿了一个杯子,愤怒地砸向了阿泰斯特的后脑勺。

而阿泰斯特竟在大庭广众之下,将球迷爆揍了一顿。

此事一出,舆论哗然。阿泰斯特也因此形象大跌,直接被判禁赛73场。

第二个故事,关于著名学者资中筠。

资中筠在一次演讲中,谈及国外文化差异。

这时,一位男士突然站出来,指责他崇洋媚外。

但资中筠却没有加以理会。

结果那位男士更加气急败坏,甚至开始辱骂资中筠。

资中筠深知那位男士是故意挑刺,所以依旧保持沉默。

最后,那位男士也没人愿意搭理自己,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了演讲现场。

这两个故事,都起源于一场差不多的冲突。

但前者执意与烂人纠缠,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而后者却不给烂人任何近身的机会,这份气魄,也使得烂人知难而退。

老话说,将军有剑,不斩草蝇。

真正大格局的人,都懂得无视对手的挑衅。

若你也不幸与烂人狭路相逢,不要耗费时间与之较劲。

把注意力从烂人身上收回,把精力用于提升自己,才是最高明的做法。

04
面对诋毁时,不怒

《胡适传》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胡适刚到北大时,曾和陈独秀等人一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这件事情,很快就遭到了复古派文人的拼命抵制。

他们到处抹黑杂志的文章,诋毁胡适的人品,将胡适等人贬得一无是处。

这些言论传得沸沸扬扬,胡适却充耳不闻。

这时有人劝胡适刊登一些反击的文章,如果放任这些负面声音持续发酵,势必会误导很多不明就里的读者。

胡适却说:“如此非但不可如愿,反而会将推广新文化的杂志办成吵闹的骂街文学。”

胡适深知,若与那些复古派们一来一回地对骂,势必会拉低自身以及《新青年》杂志的层次,倒不如置之不理。

而后面发展的结果,也正如胡适所料:

复古派们在自讨没趣中,停止了叫骂。

《新青年》杂志却逐渐向好,还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遇到诋毁,争辩,是最低层次的反击。

富兰克林也说:“要把别人对你的诋毁放在尘土中。”

他人的谩骂,你若理会,便是伤己之箭;你若不理,便是过耳之风。

所以,何必因一时之气,损了自己的修养。

当你不再轻易与人动怒,那些误解与诋毁,就再也无法伤害到你。
在一档节目中,有个歌手曾问蔡澜:“如果有人在网上骂您,您怎么看待?”

蔡澜回答得十分干脆:“对对方最大的侮辱就是不回答。”

面对他人的恶语,惟沉默是最高的蔑视。

别人会因你的沉默,内耗抓狂;你却能在不动声色中,变得愈发强大。

这才是,反击一个人最好的方式。


作者:CC
来源:每晚一卷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3 21:42 , Processed in 0.0486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