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3|回复: 0

“费力不讨好”的心理因素

[复制链接]

3949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67
发表于 2024-4-4 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费力不讨好”的心理因素

“我对别人很好的,可是他们并不这么觉得。”

仔细想想,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常常会上演这样的剧目。

比如,一个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高期待的母亲,给孩子感受可能是她“爱分数胜过爱自己”。在孩子的眼中,她可能是一个缺少温暖、自私的母亲。

那么,一个对别人很好的人,怎么会招来被贬低呢?这听来好不合常理。

其实,人内心之中有一块地方,在很隐秘的运转着,这个地方的运转,往往与我们眼睛所见的内容截然不同,这个地方,叫做潜意识。我们的行为,情感等等,大部分是受潜意识推动的,所以,去理解潜意识的运作,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对人好”还会受到贬低?

细细品味前面那句话,对人好怎么还会被贬低?其实,这里面有一个“交换”的预设在里面,即,我对人好,就应该收获被善待。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非常复杂的心理意义。

1、你为什么对人好?
如果是为了换回被好的对待,那这个对人好其实目标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做了一个转移,对人好的真正落脚点,并不是为了对方好,而是为了收到我自己被善待这样一个回报。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有时我们自己的希望是会落空的,当自己的期望不被满足时,也可能我们自己所感受到的那个失望本身就会被我们自己感受为被贬低,这其实与对方的关系并不大,只是我们自己内心对关系的一个解读。

同时,如果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对他好背后,是有另一层期待的,那他也会感觉不舒服,于是他就真的可能用一种攻击的方式来回报我们,那这个时候,我们真的有可能接收到来自对方贬低的信息,就象前面我们说到的那个母亲与孩子的关系。

2、对人好与被贬低之间,一定是彼此相斥的关系吗?
其实不一定的。真正的对一个人好,是一种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的状态。这种状态会让我们自己对人好时,自己感觉是很满足的,至于对人好之后会发生什么,那完全不是自己关心的事情。这种状态下,对人好就已经是事情的结尾了,与被贬低之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当然也就无所谓两者之间建立起相斥的关系。

当我们内心中把两者之间联系起来时,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中有被回报的期待,这个期待本身也意味着,我们自己的心理边界在这一时刻是与他人紧扣在一起的,我们的情绪情感在此时并不独立,是受他人的态度影响的,也就是心理边界不清晰,我们自己受制于自己的期待,其实与旁人没有都大关系。

3、当我们用一个“对你好”,来防御“被贬低”时,其实贬低的真正来源,可能正是我们自己
是我们自己为了防止我们不接受的那一部分跑出来,所以才拼命用一个对你好的方式去拉近与对方的关系,但其实不管我们怎么防止,那一部分就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它会在暗中起着作用的。

比如,当我们很讨厌某个人时,碍于社交的需要,我们可能会去夸赞他,也防止我们自己因为讨厌他而做出什么不适宜的事情来,但其实我们内心中对他的讨厌一直在底层涌动着,这些涌动的情感可能推动我们在夸赞对方的同时,也传递了些让对方能捕捉到非语言信息的厌恶,比如皱眉。

在人类的关系中,那些非语言信息所传递的信息,是会更被相信的,所以对方可能也会感觉到一些不舒服,所以,他可能会一边享受你的好意,同时一边讨厌着你,所以他传递些贬低的信息出来,也就非常正常了。

“对你好”背后的心理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是非常复杂的,抛开“交换”这一层,其实“对你好”与“被贬低”之间,还会有着其他非常丰富的心理学意义:

1、“对你好”本身,其实也投射了一些贬低给对方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能”对你好”的人,往往是在某个方面有能力的人,所以当我们对人家好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着我们自己是有能力的人,而对方可能是在这方面需要帮助的。

对于一些常常视对人好为已任的人来说,也可能“对你好”背后,是他的全能需要在做怪,也就是当他去不断满足别人,不断做些如上帝般拯救他人的事时,在他自己的感受里,他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他自己之所以对能力有这么强烈的需要,恰是因为他内心中对自己有强烈的不确定感,或者是他自己需要一个上帝般的人物来拯救他。

当他的这个期待不被满足时,他就把这个期待投射出去,从别人的身上体验到被帮助的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上帝般的拯救者,从而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满足了自己被拯救的期待。所以,这个上帝感本身其实是在防御他自己的弱小感,当他去帮助别人时,他也会把自己的这个弱小感扔给别人。

对于接收到这些信息的人,如果本身他是一个有这方面依赖需要的人,他可能会欣然接受;如果他是对自己的能力不足本身就很焦虑的人,就可能在接受到这些信息后变得更加焦虑,因为那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醒他,让他感受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需要,这种有需要的感觉可能会让他将自己感受为不够好的,这可能就会唤起他内心中要保护自己的欲望,保护的方式之一是否认自己的这些需要,把“能力不足”反弹给“对你好”的人,这时,这个“对你好”的人就会感受到被贬低。

2、“对你好”可能是一种控制的方式,控制本身会激起反抗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人,他们牺牲自己的很多需要,去满足别人,期待这样可以换回别人同样对待自己,可结果往往是令他们失望的,他的牺牲自己,往往换回来的,是别人对他的敬而远之。这种牺牲自己式的“对你好”,其实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息:你欠我的。这种信息是可能制造他人强烈的内疚的,也是非常强烈的一种控制方式。

接收到这样信息的人,在早期可能会享受被呵护的感觉,但随着关系的深入,他会感受到被控制和在情感上被剥削的部分,这是让人非常不舒服的感觉,在这些感觉的驱动下,他就可能做出反抗,从而贬低”对你好”的人,借助于贬低对方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感,或者是脱离对方的控制,使自己重获自由。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接受和尊重彼此的不同,比“对你好”更受欢迎些,因为没有这个“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会更轻松更自由,便不会有谁欠谁的,便不用记账还账,便更容易建立起彼此信任尊重和平等的关系。

3、“对你好”可能是一种对亲密的需要,不适宜的方式会让对方感受到被入侵
当我们愿意对一个人好时,往往也意味着我们期待走近那个人,期待建立一段比较亲密和稳定的关系。对于一些成长过程中没有很好建立起心理边界,或是情感缺失比较严重的人,他们的“对你好”可能是狂风暴雨式的,这种铺天盖地的好,有时会让接受的人招架不住,甚至会有窒息的感觉,为了自保,他可能就会逃离这样的关系,这个逃离本身会让“对你好”的人感觉到不被需要,被抛弃等等,从而产生被贬低的感觉。

这种剧烈的对你好的背后,其实是“对你好”那个人的需要,他内心有强烈的渴求,渴望来自外界的强烈的情感支持,当他没有被满足时,就会把这个渴求投射到与他相处的人身上,用逆转相互之间的关系的方式,去强烈的给予,再从对方身上看到强烈的获得,这样他自己的内心也就获得了象征性的满足,从而满足自己对这部分内容的需要。

“对你好”所投射的亲密期待,一方面会让接收到这个信息的人感觉舒服,因为被善待本身,会让被善待的人感觉到”我是好的”,这是非常满足人的自恋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体验。

同时,这也有可能会让接收到的人感受到强大的压力。如果他感受到心理边界被入侵或是感觉被控制时,就会试图逃离那段关系,为了保护自我的完整性,他也可能会反弹贬低性的内容,从而帮助他逃离让他感觉危险的关系。

4、在人际关系中,有些人就是以贬低别人的方式来建立关系的
这个世界上,也的确有一些人,他们的人格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阻力,甚至遭到破坏,所以他们不太有能力采用具有建设性的方式与人建立关系,他们人格中的破坏性内容会常常跑出来,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会采用一些攻击性的或是贬低性的方式来与人建立关系。这在人格结构性缺损的人中,其实也是常常见到的,比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人群等等。

他们所采用的方式虽然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但他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其实那也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也许,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自己本身就是被这样对待的,所以他也不太有机会去学习到更有建设性的方式。

在人格受损的人的内心世界,他常常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伤害性的,感受到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对他的攻击和破坏,所以,他会常常生活在恐惧之中,恐惧来自外界的对他的否定和伤害。

他为了让自己有能力在这样的恐惧下生活,就会慢慢发展出强大的战斗精神,来应对外界对他的伤害,虽然这个伤害其实是来自他内心的恐惧,并不一定真的是是外界对他有伤害的可能。而他战斗的方式,可能就是借贬低别人,来提升自我的价值感能力感,从而满足他自己脆弱的安全需要。

5、有时贬低性的攻击本身其实是表达亲密的一种方式
有些人,他们习惯用贬低他人的方式,表达他的攻击;还有一些人,喜欢用攻击的方式表达与某人的亲近。

其实攻击本身是一种联结的需要,心理咨询行业之所以强调攻击的重要性,强调没有表达过攻击的心理咨询不是一个完整的咨询过程,是因为表达攻击的能力,本身也代表了攻击的人有能力处理他体内可能具有破坏性的驱动力,同时,表达攻击的背后,其实也有对关系的信任。

因为对于一个人格结构相对健全的人来说,只有当他感觉彼此的关系相对安全时,他才可能放下对关系被破坏的恐惧,将自己的攻击性释放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有时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彼此间嘻笑怒骂,似乎彼此给了对方很多贬低性的内容,但是在双方的关系中,却感觉非常的亲近。

说了这么多,似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步步惊心,好象不管做点什么,都有可能有潜在的陷阱,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困难,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不过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法门:做真实的自己和容纳对方的情感。当然这说起来是很容易的,真正做起来,却可能是要努力一生的。

做真实的自己,就需要内心有强大的安全感,这样才能让自己放下那些有破坏性的防御,坦然地去面对他人。而容纳他人的能力,来自对人性的接纳与理解,而这可能真的是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的。

转自:北极心理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5 21:48 , Processed in 0.0395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