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1|回复: 0

【新灵知:人类进化的飞跃】 第一章:历史视野中的灵性知识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810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6557
发表于 2018-8-26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灵知:人类进化的飞跃】
第一章:历史视野中的灵性知识


从古至今,人类就一直在关切生命的起源。大多数宗教都是依靠上帝的观念而建立,这是一种泛神力(pantheistic force)的心理外化,人类一直有一种精准的直觉,认为它是所有生命的源头。久而久之,人类思想从大自然中独立出来,并越来越倾向于把自己视作一个独立的实体,开始考虑把这样的生命消耗力(life-spending force)当作外部现象。
只要原始人仍感到他与自然相统一,就不需要对力有什么特别的概念,他觉得自己就是它整体的一个部分,因此与周围的环境完全一致。随着“我是的概念”在人类中的形成,区分的认知能力得到了稳步发展,而人类思维最初形成了两大范畴:一方面是自我和人类共同体,另一方面是自然。
每一个思想都开始于辨别能力,将整体分成各个部分,并将个体的事物组合成抽象的群体和类别。在前两个范畴中——“我是”作为一种人与自然的对抗——就有了对概念的大量创新。
然而,当人类感到不再与自然一体的时候,他不得不与整个造物分离。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一个主权的创造者——先是作为一个原始工具的生产者,后来又作为一个自然的建模者,如砍伐森林,建造房屋和种植景观的农民——所以自那时以来,他不可能设想这种生命消耗力会与他现在改变的自然相同,因此越来越多的东西被他征服。
由于我们的原始人感到与大自然相比仍然非常脆弱,他不能完全认同这种万能的力量。那么,如何能想象一个既不与大自然,又不与人类同在但却更自然的造物主呢?于是,上帝作为外在的造物主或神的力量就诞生了。
这位外在的造物主必须具备认知混乱所驱使的人类精神特征,它所感知的一切——无论是看得见的物体还是内在的冲动——都要被区分出来并具有额外的特征。当人们感觉到对自然越来越强的优越感时,自然而然他便具备了生命的消耗力,他仍然和以前一样强烈地感觉到生命的存在,但不是大自然的特性,而是人类的特性。
当然,这个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所以最初的造物主形象表达出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特征。希腊神话以其神族的不断变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上帝的概念是如何被创造性地改变的。社会环境越是取代了自然作为人的直接环境,造物主的自然品质也就越衰退,纯粹的人类特征就越占优势。
宙斯周围的奥林匹斯后代众神的心理性格特征,与那些具有激情、弱点和美德的凡人的性格特征没有什么区别。他们的存在完全是以人类为中心的。于是我们有了主管战争、商业、科学、爱情等的诸神:奥林匹斯诸神的存在只为了支持人类的活动。
这些外在的神,原本是生命消耗力的象征,现在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利用——他们必须服务于人类特定的目的和需求。这种趋势在多神教和一神教中都存在。
在犹太人的一神教中,上帝作为一个愤怒、报复和失控的孩子,经常被用来为部落服务。他帮助犹太人对抗敌人和大自然,使用超自然的力量无情地消灭他们的敌人,甚至有时会像个备受崇拜的人一样出现在宗教分歧者的格式塔(gestalt)中。
不受控制的宗教思维的创造力正以不祥的方式膨胀。为了利用上帝作为一个自私的盟友,人类甚至接受了这样的想法:上帝能违背自己的自然法则,让奇迹发生。甚至上帝像人一样,也不需要一直遵守他自己所制定的规则。
这种功利的上帝观,是由当今秉持伟大奉献精神的基督教会精心培育和塑造的。在这一点上,直到现在仍然很明显,上帝精神的根源在于试图以认知的方式解释生命消耗力的本质,这肯定会对人及其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人类根据自己的智力发展水平创造了他自身的镜像,承认了这个镜像并自愿跟随。他以这种自我抽象的名义,制定了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无情地执行它而毫不顾及生命。这是过去两到三千年间人类好战历史的关键点。
但是外在上帝越被人类同化,他们就越失去力量。自古代晚期,经过希腊化时期,直到罗马晚期,神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他们坚定地参与当地的竞争,他们的权力(能量)来自于相互争夺。
神压倒一切的力量,表现为人民的需要,事实上人民永远不知道他们生活中计划的东西是否会结出硕果,存在的知觉表现在它自身,无助地暴露在转瞬而逝的机会(希腊女神堤喀,财富之神)和不可避免的命运(heirmarméne, 命运)面前。这种隐藏在无形世界中压倒一切的神力,随着古代神话中过于人性化的神慢慢堕落成迷信,而变得越来越少。
解决之道只能是用一个或少数抽象统一的上帝概念取代希腊众神的人文多样性:多神论注定要屈从于一神论。
这一变化主要适合当时的政治。统治者为了独断专行需要将他的皇帝权力与一个单一的上帝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最初由康斯坦丁大帝(Constantine)执行,这位大帝的政教合一想法被受洗成为一个实用的政治上帝的概念(在罗马和拜占庭时期)。这个想法可以追溯到亚历山大大帝身上,他一生中已经享有了神一样的地位。从这个神圣的起源开始,马其顿的塞琉西(the Seleucid)王朝建立了他们的帝国,并为基督教的出现准备了知识基础。
希腊神话哲学中上帝的概念:逻各斯(The Logos,译为:理则)也起到了架设桥梁的作用。而作为终极原则的基本原理(末世学),被早期基督教诺斯替派(第一约翰)用来解释所有的一切,这些内容只能在新约(福音书)中隐约可见。这导致了在宗教会议期间(译注:康斯坦丁时代的尼西亚会议)产生了所有的教义和教条。
普罗提诺和奥利金之间新柏拉图主义的不懈争论,分裂了自亚历山大和罗马晚期的伟大诺斯替教,这些思想早于基督教几个世纪便已存在。新的基督教教义由于吸收并中和了古代哲学精神最后一次浪潮所有的相关知识,或通过谴责它们为异端邪说而牢固地建立起来。三位一体、永恒、极乐、全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以及宇宙仁爱管理的教义更是如此。同样,古代哲学思想中目的论的自由被基督教教义的排他性所取代。上帝的宗教观念开始越来越适应历史和政治条件,它变得世俗化并失去了它的普遍性。自文艺复兴以来,它的吸引力不断地下降。
由于生命消耗力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并且许多人仍然强烈地感受到,因此需要对它加以解释。“人类的末世学”不仅存在于官方宗教自相矛盾的解释之中,而且在自古以来的哲学上也被世俗化了。自那时起,哲学和神学在相互影响中相互交织,根据对不同时期的观察,它们本质上表现为受精(通常是哲学向神学)或压抑(完全是神学对哲学)的两种倾向。
甚至苏格拉底,他虽然口头上支持奥林匹斯山的诸神,但只听从他自己的恶魔(daimon),苏格拉底的上帝观首次在有记载的西方文明史上表现为人类的个性——他大胆地引入了人类灵魂这一精妙的概念,并在西方哲学和日常思维中占据了稳固的地位。
这并不是说灵魂这个概念在他之前还没有出现,而是作为个体的生命消耗力投射到个人身上,这实际上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只是这一次我们遇到的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拥有强大的说服力。在他的对话集《斐多篇》中,柏拉图试图通过一切可能的方式来证明苏格拉底的灵魂是不朽的。而苏格拉底说得不多,只用了几个例子便说明了世界是由对立面组成的,它是二元性的;他假设,灵魂的不朽必然与肉体的短暂相对立。
从那以后,不论是笛卡尔、帕斯卡、斯宾诺莎、莱布尼兹还是康德,所有哲学家的首要任务就是提供上帝的证明。这个哲学领域的人都知道有无数次的失败——它是西方哲学的一片废墟——连一次胜利都没有,否则人类的历史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情况需要做一个简短的研究,因为它能使我们洞悉当前现代科学对灵魂存在的排斥。
在19世纪现代科学真正开始之前,几乎所有证明存在一种隐藏的创造力的重大尝试,无论是灵魂、无形物质还是精神原则的力量,都是在宗教以外进行的。正因为如此,文艺复兴时期的古代传统复兴以来,对上帝所有的哲学证明都是前科学性质的。
与几乎被牛顿引力物理学和开普勒天体力学垄断的当代科学相反,这些证明本质上是形而上学的,它们超出了人类感知的物质世界。从那时到现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变化。
随着现代科学在近代的兴起,无论是哲学还是科学都不再尝试这样的证据,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人类不想让自己的“科学家”难堪。对每一个无形的,创造性力量的证明,现在必须充分满足实验验证的要求。
尽管理论上的可能性在19世纪上半叶仍然存在,这种“可见的生命力”本质上可能是电磁的(例如,在麦斯麦的催眠术中),但随着1860年麦克斯韦(Maxwell)提出电磁学的四个方程,这一梦想突然终止了。提供一个可以达到物理世界要求并在实验上严格和可证实的证据,来证明已知范围内存在着一种神圣或创造性的力量——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放弃了所有的希望。
如果数学、逻辑学、物理学和生物学作为纯科学的缩影,是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用来提供上帝证明的手段,那么这个风险事业自麦克斯韦尔以来就已经变成了笑柄。
随后在1905年发展起来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和1900年普朗克的量子物理学,都严格地遵循了电磁学(劳伦斯)和热力学(玻尔兹曼)的理论,并在整个20世纪内持续不断地胜利前进,比如量子电动力学QED(费曼、施温格、Tomonoga)、量子色动力学QCD(盖尔-曼)、大统一理论GUT等等,并没有给科学证明上帝存在留下任何希望的空间。
自西方文明发端至现代,所有哲学研究背后驱动力都似乎已经在这该死的判决下衰落了。如今谁还会认真地谈论柏拉图的灵魂不朽(the immortality of the soul),亚里士多德的生命原理(the entelechy),普罗提诺和奥利金的“努斯(Nous)”,笛卡尔、帕斯卡、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的上帝的证明(the Proof of God),除了一些酸腐的“语言学者”还在用Ortega y Gasset这样的复合词来反讽所有的慈善家之外。
康德关于存在的先验综合判断所独创的思想,是证明超越一切存在的最后一次伟大尝试,后来由于害怕审查被康德自己扼杀在萌芽状态,最终被那些平庸的后康德哲学家带进了坟墓。
你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从那时以来,“上帝的证明”就一直是神秘主义者的劣质产品,而后者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像是亵渎者,而不是真正追求真理的人呢?深藏不露和导师崇拜达到了顶峰,小我无所不在:它们成了神秘学家受欢迎的替代品,用所谓的科学手段来解决他们知识上无能的问题。自那时起,一种内在的伪善以及逻辑思维的不断诱惑在新时代运动中迅速蔓延开来,甚至连鲁道夫·斯坦纳这样神秘学最优秀的人物也无法幸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如何才能严肃地试着揭开所有事物背后驱动力的奥秘,并设法看清它,甚至确定它的存在呢?
今天的现状仍然是这样。但也不完全是!在过去的20-30年中,关于灵魂和精神世界的本质,很少有清晰的通灵书籍能够提供一些逻辑一致的见解和信息,并试着用实例说明它们与现实世界复杂的互动关系。
这类书籍是由更高领域的灵魂与肉身灵媒共同创作的,其中灵媒通常起到被动管道的作用。这就使得星光界通灵信息的结构不会被化身实体浑浑噩噩的信念所扭曲或篡改。首要的技巧是在恍惚状态中通灵。大多数情况下日常意识几乎保持不变。但这种情况下灵媒仍然很少会自发回忆起他所说过的话。另一个技巧是自动写作。有些灵媒可以同时使用这两种技巧。
这样的人作为灵媒,要么是成年灵魂,要么是老年灵魂,相比起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更喜欢与灵魂进行更开放的交流,但同时也愿意在信息交流中扮演一个被动者的角色。这种角色不需要具备科学和知识上的主张,而这些主张是通过与生俱来对新知识的渴求而获得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批判性的提问者使灵媒的片面性得到补偿。这样的伙伴关系都是在星光界预先商定好的。
与星体世界交换信息最困难和最具挑战性的形式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灵感,这些灵感不仅明显克制任何语言或视觉上的观念和思想,而且会自发地唤起他们个人的独立思维模式。
这种小组会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就。这类有创造力的人的人格结构不同于一般的灵媒。他们普遍都有很强的个性,支配着他们并牢牢地扎根于生命,而这对于大多数被动型通灵者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尽管后者的表现得更神秘主义化,但前者可能没有任何灵性倾向,而目前普遍使用的灵性概念是一个非常局限和扭曲的人类解释。
这些人大多数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灵感的来源,而会感觉这是一种内在的扩张冲动,这样的人主要在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但在政治和商业类的外向性活动很少。这类有创造力的人的潜意识从高我收到的信息必须首先内化,然后翻译成他们自己的语言。
这个创造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非常累人。它需要极大的智慧和意志力。因此,他们主要选择那些非常老的灵魂,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高我也会考虑到化身实体失败的可能性。这样的人还必须要有承受人类失败的意志力。
这种鼓舞人心的表演的好处是,他把祂们当作是自己,因为只有他能独立负责祂们的全面实施和格式化。他现在可以创造性地处理这些信息,并将其应用到不同的领域,而不必每次都被他的灵魂所激励。因此,他的效率和强度更高。
这些成果会对读者或观众产生比被动的通灵信息更为深刻的影响。此外,受启发人的自由意志基本上是由他的灵魂在考虑——他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创造——而所有的通灵者在写作时基本上都忽略了自由意志和自身的努力。
这一点可以在简·罗伯茨(Jane Roberts)的《塞斯谈话》中清楚地看到。在这本60年代的名著中,“塞斯”来源甚至决定了每一章的标题。参与者唯一所做的事情,就是对通灵者周围境况的描述,这类庸俗和琐碎的描述使整本书的价值大大地下降了。作为读者,最好的方法就是跳过这本书中简·罗伯茨和她丈夫的说明。

这位灵媒的其他书也是如此,尽管它们都是用高质量的灵性术语和知识来描述的。在这些书中有几个令人尴尬的段落,简·罗伯茨和她作为信息速记员的丈夫显然不知所措,甚至没有基本的历史和宗教知识。作为有学识的读者,我们不得不对作者表示同情。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Neale Donald Walsch)同样也是被动的角色,他是三部畅销书《与神对话》的灵媒(自动书写)。(他现在正在网络上为“灵性图书馆”写作)。信息来源竟也自以为是地自封为“上帝God”,在第一本书结束时通知灵媒还会有两本书,而这个消息让被动的作者沉浸在提前还债的喜悦中。

这三本书的设计不仅是处理当前的世俗主题,还有神秘学的灵性知识。这套书充斥着灵媒小我的尴尬和天真的问题,其特点是完全放弃了观察面纱背后的东西,也不去更多地了解化身过程的动机,即关于人类存在的末世论。作者看上去已被“与神对话”所征服(他也不考虑有其他的选择,比如他的高我,尽管消息来源多次向他暗示这一点),只要他一有机会成为管道,就愿意放弃他批判的洞察力。
瓦尔达·哈塞尔曼(Varda Hasselmann,灵媒)和弗兰克·施莫尔克(Frank Schmolke,提问者)的书,则展示了不同凡响的质量,我偶尔会在本书中引用。我知道,这些作品是对灵魂世界的结构以及祂们与三维物质世界互动的最好介绍。作者是神秘学通灵信息中智力程度最高的,并能以主权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信息,但仅限于给定的习惯用语之内。由于他们不是科学家,所以他们无法分辨出能量的基本物理学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理解星光世界是如何组织起来在地球上展开行动,以及如何彰显为一种超凡而纯粹描述性数据的深远系统。

尽管如此,他们的通灵书籍(只有德语版)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宇宙法则新理论的基础上,他们的书帮助我本人搞清楚了星光世界的基本能量结构,并得出进化飞跃即将到来的重要结论,以及我的灵魂为了让我能一如既往地对社会转型作出重要的预测,在我的光体过程中密集地传输信息。本书中介绍了这些预言的某些方面,但我会事先提醒读者不要对详细的预言抱有过高的期望。因为我所处理的未来事态发展,不可避免地来自当前的能量事件,我将始终集中在全球趋势的讨论上,而不是准确预测事件相关的时间和地点。
我还想提及两本补充性的书籍,它们是“直截了当的”,并以非凡的学术方式写成的。所以根据我的经验,这两本书似乎征服了大多数读者。它们是托尼·斯塔布(Tony Stubbs)的《扬升手册》(Handbook for Ascension)和塔希拉·塔奇伦(Tashira Tachi-ren)的《光体过程》(The Light Body Process)。第一个作者拥有学术背景,因此,只要他获得必要的信息和灵感,相信他自己就可以写这本书。当然,情况并非如此,但作为哈塞尔曼/施莫尔克著作的补充,这本书很重要。

第二本书从逻辑上遵循了第一本,是光体过程的技术手册。这两本书的主要缺点是后续不加鉴别地提供了一些如何为光体过程做准备的神秘学建议,而且缺乏对这一过程中化身人格最前沿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讨论。
在宇宙法则理论的帮助下,这两本书都经过我内在严格地考证,并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际的印证。祂们也同意上面提到的其他书籍,这样祂们就能完全遵守,并且能够经得起关键而可信的论证。至于许多其他通灵书籍,即便它们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详细信息,我在这里也不会多说。因为我从数千本神秘学书籍中整理出的这几本书,都是我近年来(90年代)仔细查阅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在这里提到其他书的原因。
这几本书只代表了神秘文学的九牛一毛。近年来神秘文学发展得异常迅速,约占全球书籍销量总额的20%左右。因此,这类书被大量出版的神秘学废话和没有批判性觉察能力的书籍所淹没是毫不奇怪的,更不用说科学界所认为的:大量的阅读是知识的障碍了。
最后还应该提一下,没有一位通灵书籍的作者努力分析过其他类似的书籍,并利用这些知识来拓展自己的研究主题。在这方面,现代神秘学文学中存在着令人震惊的无知,这一事实也说明它作为可靠的灵知来源已经失败了。
在这篇导言中,我评论了目前仅有的基本继承哲学中“上帝证明”的神秘学文学,只是为了指出这一特殊领域的灵性状况是多么得糟糕。只有考虑到这种现状,人们才能在事件发生之前开始理解和欣赏这本书。
在这之后,这本读物就会成为偶像崇拜的对象,我需要周到地顾及这种情况。在正式承认星光世界的主导作用之后,即:《圣经》中所宣告的天启(Revelation)之后,读者必须建立一种高度批判的洞察力,并在与灵魂密切对话中遵循自己内在的真理,而不是向外部权威低头。就目前所了解的人性而言,我非常担心后一种情况会发生。这从来都不是我的意图。
与读者的所有期望相反,现在的灵性知识并没有提供上帝的证明——普遍创造力存在的证据。宇宙法则和五卷普遍理论(四卷是关于物理学、数学、生物科学、医学和哲学,以及经济理论的讲义)的发现已经提供了这一证据。目前还没有比这更广泛的科学证据了。
这本书的侧重点并不在于神秘学的灵性知识,而是要建立一种严格的、大众化的、与神秘学知识有关的科学分类体系(以科学术语作为教学目的)。它是一种关于星光世界的运作和能量结构的可接受的公理分类系统,这一系统与宇宙法则相一致。它们既不是完整的,也不是详尽无疑的,而只是被设想为可接受的分类系统,便于它进一步地发展。
读者将被邀请根据宇宙法则的公理系统的原则,发展自己的神秘学分类系统,或者扩展本书所提出的分类系统,直到他个人的灵性需求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为止。这就是目前他从本书介绍的系统中所能收获的。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真正的神秘学知识无法通过语言表达来传授,因为语言是按照先后顺序的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造物的主要领域即星光世界,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祂们存在于同步的时间中,我们人类局限的感官是无法想象的。这一限制将在本世纪消除。
我们的世界观将逐渐(peu à peu)向依旧遥不可及的星光世界打开,人类存在的垂直维度将与地球化身的水平维度连接。这一灵性十字的汇合点将成为一个新灵性伦理的起点,它将当前依旧蒙昧的人类提升到一个新的进化阶段。这本新的诺斯替(灵知)书,是为这一目标敬献的绵薄之力。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EqifLtrzPWCymQkWqUpwz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4 15:53 , Processed in 0.27359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