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7|回复: 0

苏轼:心若通了,人生就不痛了

[复制链接]

3943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45
发表于 2023-11-15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轼:心若通了,人生就不痛了

智慧在苦难中得来,苦难在智慧中消解。

中医常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身若此,心也如此。

想通了,悟透了,人生的痛苦就会消弭很多。

茫茫苦海,烦恼随生。

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必须提高自己的认知和境界。

智慧通达,人生自然才能不痛不伤,自在安然。

01
情通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人是一种情感动物,一生之中,都在为情所感,为情所迷。

可情随事迁,世事无常。

情,是幸福的开始,也是伤痛的根源。

得到的时候越幸福,失去的时候就越哀伤。

苏轼19岁娶了16岁的王弗,夫妻二人恩爱弥笃。

可好景不长,王弗在27岁这年猝然离世,只留苏轼一人在世间漂泊。

鸳鸯失伴,梧桐半死。

苏轼心中郁结,在茫茫的山岗上,种下三万棵雪松,以示思念。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妻子去世之后,苏轼人生一路下滑,接连贬谪,狼狈不堪。

短短十年,两鬓已白。

一个午夜,妻子入梦来见,却也已认不出来他来了。

二人相视无言,泪流千行。

梦醒之后,苏轼却说: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想来每年这个时刻,两人都会在那个长满松树的山岗上重逢。

在悼亡的结尾,苏轼在讲生生世世的重逢。

相对于情伤难愈、31岁病亡的纳兰容若,苏轼生出了另一种豁达。

蒋勋说:深于情,而不困于情。

人要深情,但是不能困顿其中。

生离死别,是所有关系的终点,没有谁可以一直陪着我们。

告别,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看懂这一点,人就会豁达一些。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珍惜每一分拥有,珍惜每一个当下,未来才能少一分遗憾。

02
人通

王弗在世的时候,是苏轼的贤内助。

经常帮助苏轼识人断事。

很多时候,苏轼在前厅接待客人,王弗就在屏风后面旁听。

有一次,一位同僚来家里做客。

苏轼和那人畅聊许久,引为知己。

那人走后,王弗却说,这人一直在顺着你说,完全没有自己的态度,显然是刻意结交你。

这样的人,亲近的快,将来疏远的也快。

苏轼不以为意,最终还是在这人手上吃了亏。

苏轼性情率直,对朋友向来是十分热肠,真心相待。

为此,被很多假朋友伤透了心。

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黄州。

昔日好友避之不及,唯恐和他扯上关系。

没有来信不说,甚至连回信都没有。

苏轼第一次感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其中压抑凄凉,只有他自己才知。

他说:世事如今腊酒浓,交情自古春云薄。

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像薄薄的春云,总是比不过名位和利益来得浓烈些。

从此之后,那个见谁都要交托真心的苏轼不见了。

在他的后半生,虽然朋友依然很多,但真正被他引为知己的,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王立群老师说:真正的朋友是很少的。

不必把所有人都请进自己的生命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擦亮眼睛,用时间去筛选人,用行动去识别人。

余生岁月里,只与那些真正值得的人相伴。

03
路通

苏轼小时候和母亲一起读书,读到《范滂传》的时候,苏轼深受感动。

他对母亲说,将来要做范滂那样的人,为国为民,舍生取义。

儿时的这句话,刻在了他心里,整整记了一辈子。

被贬到黄州,他最大的痛苦并不是官位和名利的丢失,而是他的理想破灭了。

仕途无望,治国安民的这条路走不通了。

苏轼说: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远离君王,报国无门,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直到有一天,苏轼在黄州城散心。

他发现当地有溺死女婴的恶俗。

他心中不忍,于是给当地的官员写信,希望可以救助一二。

很快,在他的牵头下,建立了“育儿会”。

他自己出钱,也向当地富户募捐,为那些贫困的孩子送布送米,让她们得以活命。

几年下来,当地溺婴的习俗被革除,成千上万的婴儿得以活命。

苏轼也因此了悟,践行自己的理想,不只有仕途这一条路。

山不碍路,路自通山。

只要初心不忘,人生总能找到各种通往理想的路。

被贬惠州,他自己出钱,修了两桥一堤,造福当地百姓。

被贬儋州,当地不曾开化,九死一生。

他心里想的却是:这是一次传道的机会,他要把中原的文化和技术带过去。

贬谪之路,变成一次传道之旅。

自苏轼起,儋州才算开了文脉,出了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条条大路通罗马。

通往理想的路,从来不只有一条。

境随心转,路由心生。

只要内心无碍,人生处处都是路。

只要内心不放弃,人生处处皆坦途。

04
心通

没有人天生通透豁达,苏轼也是如此。

刚到黄州,他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他不甘心,依然保持着对抗的姿态。

夜里睡不着,他跑到寺庙,听着寺庙的经文、钟声,才能勉强入睡。

到了寒食节,他说: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自己的心,就像是烧尽的纸钱灰扑在湿地上一样绝望。

他的钱用完了,开始在东坡开荒种地。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日复一日的劳作,让他的心一点点安定下来。

他跟着朋友一起出游,路上忽然下起了大雨。

朋友们慌不择路,匆忙跑到前面避雨。

苏轼趁着酒劲,拄着拐杖,从容前行。

过不了一会儿,云收雨歇,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

苏轼因此写下了千古名篇《定风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哪里有什么晴天雨天,哪有什么顺境逆境,都只不过是内心的幻象罢了。

万法唯心所现。

想明白这一点,人就不会被外物所系缚。

万事万物都在人心里。

内心通透无碍,就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修好这颗心,安好这条命,心灵宁静,宠辱不惊,自然可以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

佛家讲:开悟是痛苦的终结。

一个人如有足够的智慧,就能化解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烦恼和痛苦。

智慧在苦难中得来,苦难在智慧中消解。

人生是一场修行。
把问题想通,把执念看淡,内心澄明通透,自然平静从容。

作者:洞见yim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3 15:23 , Processed in 0.0463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