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4|回复: 0

王阳明:心若不动,万事从容

[复制链接]

3940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34
发表于 2024-5-4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阳明:心若不动,万事从容

阳明心学处处围绕心、良知、知行展开,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便是做人。而如果将王阳明的学问和做人之道归结为一点,便是“一心不动”。

01
一心不动,才能不慌不忙

现实生活中,忙碌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很难在为人处事上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讲,有一种人,天天忙忙碌碌,累个半死,却一事无成!他是这么说的:“今人于吃饭时,虽无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意思是有些人,吃饭时,即使无事,他的心也经常忙乱,而不安定,只因他这颗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心忙惯了,那么就要慢慢止住这种惯性。如何止住?做任何事,就努力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眼下的事,不胡思乱想,不焦虑纠结如此则不仅精神能得安宁,事情也更容易做好。这就是“收摄”,需要练习和慢慢来,日久自见功夫。

星云大师说:“忙,也是一种修行。太闲,会让人产生妄想。人忙心不忙,我们心要安详。”同样是忙,有些人忙得一团纷乱,有些人却可以气定神闲。所谓“人忙心不忙”,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在忙碌中保持一颗平常心,获得自在洒脱。

02
一心不动,才能克制情绪

情绪是每个人的大敌,坏了心情,也坏了事。每个人都知道要克制情绪,可总是做不到,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而办法,王阳明也告诉了我们:“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腾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这句话提出克制情绪的三种情境和三个对治之法:放纵时忍默,任性时收敛,愤怒时消停。

这三种情境,正是情绪最容易失控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三种典型时刻。而我们之所以容易被这三种情绪牵着鼻子走,是因为不自知。假如我们身处其中时能够意识到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时刻,那正是悬崖勒马的转机所在。

之后,你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气。这并不简单,因为人最容易在做不到时放弃,听之任之。王阳明之所以说“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既是在说一个事实,也是在提醒我们:你不去做,就是无能和懦弱。

然后他还告诉了我们真正的办法:“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情绪来了,你只需要知道情绪来了,觉知着它,然后就随它去,不必有压制之类的心思,然后情绪自己就会慢慢平复这跟佛家修行的观照法一脉相承,原理则是情绪只能在人不自觉时才能绑架人,一旦人自觉主导便不再是情绪,而是这自觉的意识了。

这也需要练习,功夫越深效果才能越大,最后就是不受情绪左右。而且要有一种意识:越是艰难困苦时,越是修心的好时机。

03
一心不动,才能踏实做事

俗话说人要磨炼自己的性子,一心不动的境界也是磨炼出来的。磨炼的方法,王阳明认为是“做事”。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认为,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炼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这个在事上磨的功夫是很多人的瓶颈。很多事情想得虽好,说起来也一套一套的,但最后却不了了之。问题在于想的不去做,想做做不了,越做不了越想得多,最后只能靠空想麻痹自己。

王阳明当年常被问,他的学说和佛家的禅宗有什么区别?王阳明用一句话就堵住了这些人的嘴:我尤其主张的是要去事上磨炼,而不是像木鸡一样只是坐在那里空想;道理都在心中,积极的实践才能成就大事。

王阳明又提出“知行合一”,知晓的道理必须要到做事中检验,只有做事才能证明你是不是真的知道了,否则“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最终又提出了“致良知”,也就是凭良知去做事,一个有良知的人,肯定是个能做事的人。

这就是心学最伟大的地方——将出世和入世打通为一体。所以不必再纠结是入世还是出世,是要精神还是现实。王阳明的“事上磨”告诉我们,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入世做事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法门。


转自:爱觉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2 16:55 , Processed in 0.04809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