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73|回复: 0

女性能量的阴影面向在亲子关系与伴侣关系中的体现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810

回帖

1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6506
发表于 2017-9-2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性能量的阴影面向在亲子关系与伴侣关系中的体现


帕梅拉与抹大拉的玛利亚的对话:

灵魂的宇宙初生之痛为女性能量造成了创伤。是不是说,因着个体性的诞生以及与一切万有的分离,她感觉自己被剥夺了力量?并因此而产生了“不完整”以及“需要男性能量”的感觉?此外,想要操纵与占有男性能量的、基于自我的女性能量也因此而产生?换言之,较低频的女性能量形式是如何产生的呢?

  以母性能量为例。最初,母亲将自己的孩子携在体内,用自己的身体来滋育孩子。怀孕期间,母亲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一种“二体合一”的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他变得越来越独立,自身的个体性也逐渐形成。物理上的出生标志着“明确的分离”:母亲与孩子的身体彼此独立地存在。脐带被剪断。接下来的时间,在身体与情感层面上,孩子依然非常依赖母亲。不过渐渐地,孩子越来越独立,进入青春期后,他也开始在精神与情感层面上体验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特的人是怎样的。此时,与母亲的分离差不多就彻底完成了。

  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也完成了一个内在的过程。她曾与孩子有着紧密强烈的连结,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她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与呵护。然而,她最终还是要放手,给予孩子自由,将其看作是一个独立、独特的生命体。如果母亲能够放手的话,她对孩子的爱也会在性质上发生转化,其身体性与物质性逐渐减少,灵魂对灵魂的爱则日益增加。

  有些母亲不肯放手。她们还是将业已成人的子女当作小孩子,难以放下其“照顾者”与“看护人”的身份。一方面,(业已成人的)子女往往因此而感到受伤或羞辱。他们觉得,自己本已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母亲却对此视而不见。双方没有灵魂与灵魂之间的沟通与连结。因为无法放手自己的孩子,母亲也难以看到与了解孩子那独一无二的灵魂。这种情况下,母爱对孩子来说,就变得极具束缚性,令人窒息。另一方面,母亲则抱有强烈的占有欲,孩子年幼时,她曾是孩子的世界中心,如今她依然对此紧抓不放。她爱上了这一角色,并不想放弃它。曾经的美好心愿与行动,亦即愿意呵护脆弱且依赖自己的人,如今化作了施展权力的行为。她想将孩子与自己紧紧地绑在一起,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变得自由与独立。孩子必须按照她的意愿行事,必须对她言听计从,而且必须对她的照顾感恩戴德。这种形式的“权力施展”既可能以非常专制的形式进行,也可能以更加隐微、几近卑微的形式进行。如果孩子没有满足其期待或愿望,她可能会表现出委屈、伤心或失望的样子。她会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而且自己也对此深信不疑。专制的形式也好,被动攻击性的形式也罢,这都是在施展权力,隐藏其后的则是不肯放手孩子,不肯接受自己需要内在成长这一事实。

  这是基于恐惧且缺乏洞见的女性能量施展权力的一个典型形式。亲密关系中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女性在与伴侣的关系中扮演大量付出的母亲角色,作为回报,她要求自己的男性伴侣完全顺从于她,且随时能够陪伴她。她认为自已已经赋予对方“完全的自由与空间”,然而,“愿意给予”以及“愿意原谅”——有时甚至毫无限度——的背后,却隐藏着强烈的占有欲。她想将自愿来到她身边的鸟儿关在金丝笼中,无微不至地照顾它。这貌似是爱,然而事实上却侵犯了对方的自由。想以这种方式囚禁他人的能量,这是女性能量之阴影面向的本质。

  就是说,具有强迫性、追逐权力的女性能量很少公开展示其攻击性,而是工于心计,操纵他人:做出一副充满爱的样子,实则另有企图。

  基于自我的女性能量想要占有他人,不愿意赋予对方真正的自由。如若一位女性的心智被这一目标所占据,就会产生“如果没有对方的陪伴,我什么都不是”的恐惧。因着无法扮演母亲的角色,给予与呵护的角色,她倍感空虚,毫无充实感可言。她因着他人对自己的依赖而感到满足,此人可能是她的子女、伴侣或者其他任何人。她的“善举”背后隐藏着着秘而不宣的动机。

  女性施展权力的这一形式,也包括诱惑他人,使他人“上钩”吗?

  诱惑是一种柔和的强迫形式。泛泛而言,擅长诱惑的人能够很快地发现对方情感脆弱的地方,并使对方觉得自己真的“被理解,被看到,被尊重”。诱惑是与对方的自我玩游戏。如果对方确实被她的诱惑所吸引,她就有一种获胜的感觉,心中充满了胜利感。她能够掌控他,因为她赋予他的“爱”很快会使他变得痴迷且依赖于她。金丝笼已打造好,鸟儿自己心甘情愿地飞了进来。

  这无疑是女性的策略,不过,男性也可能会使用它。因为,正如我之前所说,你们所有人之内都携有这两种能量。然而,就其自然本性而言,男性能量更为公开地展示其攻击性:如果一位男性的心智充满了权力欲,他就会想要掌控,而且不会隐瞒自己的动机。女性的方式虽然更为隐微,但二者的目的是一样的:支配与控制他人。

  这一女性策略听起来蛮恶劣的。可是,操纵与诱惑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对权力的渴望与需求又是因为什么?

  正如我之前所说,从一开始,灵魂刚刚出生之际,就出现了两性能量之间的分离与疏远。男性能量代表着与源头的分离,女性能量则是与源头的连结。蕴含于两种运动之中的愿望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男性的分离愿望带来个体化、发展与多样性,而女性的合一愿望则带来有关万物一体性的洞见,以及保护与呵护幼小生命体的意愿。二者皆具创造性。出错的是,男性的分离愿望为女性能量带来了情绪上的冲击,年幼的灵魂从中所体验到的是背叛与被弃之痛。在灵魂个体诞生的过程中,女性能量(诸多灵魂之内的女性能量)感觉自己被“逐出乐园”,因为一体性遭到了破坏。可以说,女性能量代表着创造的保守面向,男性能量则代表着进步的面向(我在此处所使用的“保守”与“进步”都是中性的)。在女性能量眼中,男性能量对分离的渴望是带有敌意的运动,认为这是对她的欺骗与背叛。要注意,你们所有人之内都携带着两性能量,因此,我所讨论的是你们内在深处的抗争与纠葛。灵魂变成熟的过程中,逐渐解决与消除这一内在抗争是必经之路。

  至于你所提出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女性能量中蛰伏着古老的对“被遗弃”的恐惧。她责怪男性能量,认为他抛弃了她。而男性能量呢,则觉得在他挑战临渊一跃之际,女性能量并未支持他。他不仅没有感受到母性的无条件的支持,却反而遭到了她的责备与否定。这一切所导致的后果是,男性能量独自上路,而且,因着萦绕心中的受拒感,他变得越来越野蛮,越来越焦躁。对女性能量的不信任使他恐惧亲密关系,“害怕承诺”:害怕被不满的女伴或母亲吞没。也因此,在人类中,趋向分离与灵魂个体性的运动,亦即独立的“我“——能够自由地选择与运作的‘我’——之成长与发展,并没有借助与整体、与一切万有的连结而保持在平衡的状态。趋向分离的男性运动发展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能量变得异常强烈,同理心以及与他人、与自然那种天然的合一感也逐渐消失。一旦男性能量失去了与一切万有的连结,就会极度专注于生存、抗争与冲突。恐惧成为其思言行的驱动力,主宰与控制的需求也由此而生。在你们所生活的世界中,这一以自我为中心、过度膨胀的男性能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显而易见。地球也未能幸免,遭到严重的破坏。

  你问女性施展权力,进行操纵与诱惑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我刚刚提到过“害怕被遗弃”,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驱动她们这样做的最深原因是“无价值感”,因被男性能量拒绝而产生的无价值感。在与源头分离,走向个体性的过程中,男性能量有些像离开母亲的孩童。而新生灵魂中的女性能量尚无法理解这一分离,了解其灵性意义,也因此而倍感受伤。与此类似的是青春期孩子反抗父母的权威。成熟的父母理解且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的反抗行为,他们能够看到更大的格局,不会因为孩子暂时推开自己而感到愤怒、伤心或沮丧。然而,新生灵魂之内的女性/母性能量尚未成熟,她刚刚站在漫长旅途的起点。来自孩子(男性能量)的排斥对她影响深重,使她碰触到“内在的空洞”。她不由得自问:我真正是谁?没有他的我又会是谁?她感觉自己被剥夺了身份、生命力以及存在的意义。她希望,当他再次出现在她的身边时,她能够将他紧紧抓住。内在的空洞必须被填满,孩子必须归家。她不信任甚至责怪自己的孩子(男性能量),而与此同时,却又依赖与需要对方。这复杂矛盾的感受导致了占有欲、操纵与间接的攻击性。而男性能量对此的反应则是害怕承诺:害怕被“母亲”吞没,换言之,害怕被女性能量紧缚,甚至窒息。

  我想再次强调一下,我每次提及女性能量和男性能量,所讨论的都是其原型,它们并非独立的存在。独立存在的“男性能量”或“女性能量”是子虚乌有的。真正存在的则是内在皆同时携有两性能量的男性与女性。你们,作为灵魂,曾经轮回为男性,也曾经轮回为女性,自内而外地了解两性能量,以及它们分别基于心灵与自我的形式。你们,作为灵魂,拥有选择权。以女性身份延续基于恐惧的女性能量,或以男性身份任基于自我的男性能量主宰自己的人生,都不是你们的宿命。正是在灵魂层面上,你们已变得成熟。在过去无数次的轮回中,你们对这两种运动趋势皆有体验。你们能够改变旧有模式,藉由不再无意识地掉回旧有角色,将两性能量之间的互动提升至更高的层面。

© Pamela Kribbe (紫译)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BgV51HZviPlozk5pmpyu6Q

【觉醒家园】 www.awaker.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1 20:19 , Processed in 0.0484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