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坎-在给别人建议前先了解对方
你可能已经知道“在你开始反驳别人的观点或者在给予别人未经请求的建议之前,先去充分理解对方的视角会更好”这个原则
所以如果有人在做或倡导什么,对你来说毫无道理可言,那么最好去试着理解他们的视角。毕竟,虽然一些观点显然没什么用处或者不够准确,通常他人保持的观点背后还是存在某种逻辑、合理的愿望或真理成分
如果你无法接纳对方观点中的一丝真理或者所蕴含的某种愿望,那么只是把他们的观点视为坏的或愚蠢的,试图在辩论中压倒他们是没有益处的。即使你在辩论中赢了,你可能会让对方的态度愈发坚定,从而加剧分歧
没有助益的但经常发生的就是把对方的观点归结为易于攻击的假想敌,然后对其进行攻击。或者给他们贴上负面的标签,进行人身攻击而不是针对观点进行评击
所以更好的做法是先去理解他们的观点,然后对他们的观点和你的观点的利与弊拥有一个细致入微的看法。毕竟,很少会出现你的观点100%完美,别人的观点完全错误的情况
我想你已经知道这些东西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现在我想要添加一点新的内容:
理想情况下,在你与别人争论或者给予未经请求的建议之前,你不仅要在细致入微和公正的方式中试着理解他们的观点。你还要试图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可能塑造了他们的看法
你也要试图明白自己的看法如何被你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塑造
如果你不了解对方,你可以简要地分享一下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如何促成了你当前的观点。你可以请他们分享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如何促成了他们当前的观点
毕竟,许多人喜欢认为自己持有着客观上正确的观点,别人是错误的。当然,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灵魂和使命。然而,同样毫无疑问的是,你的生活对你当前持有的观点有着重大的影响
事实上,如果你认为某个人是错的,很有可能如果你经历他们的生活,那么你现在也会拥有他那样的世界观。这并非总是如此,但确实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此,在你开始反驳对方的观点或给予未经请求的建议之前,去明白一个人的人生大致轮廓是有用的,
如果你理解他们的生活,你可能也会思考他们的人生中是否还有其它影响极大的事件,以至于直接反驳他们的观点也无法说服他们。但一旦你理解他们,也许你可以提供他们其它满足他们需求的方法,或者你可以建立其它的方法来构建一个人们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的社会
比如,假设某个人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中成长,因此形成了某些非常具体的强烈的观点。然后如果你了解到这一点,你可能会意识到这个人永远不会赞同帮助不到穷困之人的社会结构,确实,想要帮助穷困之人是一个高尚的愿望。但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你们能够有效地探讨如何建造一个每个人可以过上美好生活的社会—因为这里存在着很多选项
如果你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在你心目中对于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认知中没有“人人应该过上美好生活”的要素,那么,也许你可以思考如果你在贫困的环境中生长,也许你会有和今天不一样的观点
前面的例子探讨了这样的一种情况:某个人的痛苦是真实的,但也许他们提出的she会解决方案并不是最佳的。(或者也许是)
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某个人的痛苦是真实的,但他们错误判断自己痛苦的原因。在最好的情况下,你也许能够改变别人的想法,或者至少种下有一天会改变他想法的种子—但你无法在没有认识到他们确实经历非常艰难的时期的情况下提出那种论点。因为那是真实的
显然,这些只是举例子,为了说明在反驳他人的观点或给予未经请求的建议之前去大致了解别人的生活会是有用的
分享你人生的大概轮廓也可以帮助创造共情,消除偏见
现在,别人有可能会说,是的,你的观点确实由你的人生塑造—但他们有着自己的观点,因为他们很聪明,是好人,决定采纳那个真实的、高尚的意识形态。在这样的情况中,最好不要与他们争论
也有可能,别人会要求你理解和共情,但不愿意给予你理解和共情。在这样的情况中,也许最好不要和他们争论。即使你赢了,世界也不会因此变美好,因为你只会让他们更加固执己见
不幸的是,富有建设性的争论很罕见,有时候唯一获胜的策略就是干脆不争论
正如R’Kok最近所说的:地球人极度缺乏爱。所以与其与他们争论,倒不如倾听他们。如果有人不讲道理,展示他们爱可以是非常有效的,只要你有爱
或者你可以去大自然散散步,和另一个人一起或者就你自己,或者你可以冥想。希望这些有所帮助
日期:2025年4月19日
来自:as
译者:Nickch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