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于世何求

《红尘医道》连载

  [复制链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97章 如何监测
   
    医患之间有矛盾自古以来就存在,站的角度不同,考虑的问题也会不同,如果大家都能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任何一方处理不当,就会激化矛盾。合作才会共赢,争斗只会双输,
    相互之间缺乏信任,首先受到伤害的是患者,其次才是医生。
    也许有人不这么认为,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比如,医生打开腹腔,发现除了事前明确诊断的卵巢囊肿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个小包块,医生是顺手切除,避免病人二次手术,还是只按术前的计划做?
    按原计划做,医生相对麻烦小,除了良心上有些过不去,在法律上不会有问题,不怕打官司;如果顺手切除了第二个包块,患者术后出现不孕不育,回来找医生,说是手术造成的,则输官司的可能性很大。
    大家去网上查一下,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再比如,在医疗过程在经常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这不是罕见现象,在临床一线时间长一些的医生,几乎都会碰到。一旦遇到类似的突发问题,临床医生该怎么办?
    很多时候,因为病情紧急,医生可以犹豫的时间并不多,有的治疗、抢救方法医生觉得对病人最有利,但是风险较大;有的比较稳妥,但是明显不是最佳办法,如果有家属在,还可以与家人商谈,如果没有家属在身边,怎么办?
    为了提高疗效,医生需要创新,只是任何新的医疗措施,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长期的,有些是可见的,有些是不可见的,怎么办?
    如果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几十年如一日,医学完全没有进步,病人愿意吗?社会容忍吗?反之,风险谁来承担?
    有时候,争议不是来自病人,而是来自同行,特别是一些创新,任何新生事物总是会有不同的观点,一旦出了问题,一些同行在法庭上提出反对意见,对主管医生来说伤害往往更大。
    医生为什么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创新?动力在哪里?而不创新,医疗水平就很难提高,这是人所共知且无需争辩的道理。
    “头部外伤的病人确实容易出问题,这是它的特殊性,不过,也不要谈虎色变,只要我们抓住一些关键点,提前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可以避免出现意外的。该做的只要我们都做足了,就是出了意外,我们医护人员也无需承担责任。下面我来讲一些要点,以及一些容易忽略的,供大家参考。”
    马上就是干货了,都是医生在行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普通百姓,知道了有益无害,可以防微杜渐,减少悲剧的发生。
    “第一条,任何头外伤,我们都不要掉以轻心,特别是老人、孩子、孕妇,要加倍地警惕,小心谨慎不会出错,麻痹大意可能惹祸。前面我说原发性昏迷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并不是说,没有原发性昏迷就不会有事。事实上,不少老人没有原发性昏迷,而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所以,对于任何头部外伤,不论轻重,都要密切观察24小时,观察哪些内容,一会我下面再说。是不是24小时以后就没有问题了呢?不是,有一些人是在第三天才出现问题的,甚至有人更晚。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头痛的问题,难道任何一个头部受伤的人都要没完没了地监护下去?应该没有哪个医院可以做到吧?
    “根据医学统计资料分析,头部受伤后绝大部分的问题出现在24小时内出,比例最高,之后快速降低,三天以后,出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性降到了极低水平,这个时候,如果体检没有问题,基本上可以正常生活了,当然了病历上要写清楚,如果出现了某些临床症状,就要及时就医;家属也要交代清楚需要注意的事项,方便他们做出简单的判断。”
     下面的人松了一口气,这还差不多,要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不仅医护人员要疯,病人家属也会发疯的。三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还可以坚持。
    “第二条,头外伤病人需要重点观测的内容,第一点就是神志,只要神志出现问题,就是最直接的证据。比如说神志淡漠,一个原本活泼的人变得不爱说话了,问他也是爱答不理的,需要高度警惕,这不是病人变得自大和傲气,而是大脑反应迟钝了,说明颅内出了问题;如果再变成神志呆滞,对外界几乎无法作出正确反应,说明病情进一步加重了,不需要再等待,直接送医院。如果在医院里家属发现了这样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尽快做相应的检查和处理。至于神志昏迷,医学上有不同的等级,以及相应的评分,这里就不细说了,大家看看书就会有答案。”
    昏迷的评分和等级太专业了,不学医的不需要知道,学医的不需要解释,自己可以查到,这里省略。
    “第二点,监测心率和血压。这两个指标本来就是最基本的生命体征,重要性不需要多说。为什么我要合在一起讲呢?这就是神经外科的特殊之处。单纯的心率变快变慢,不一定与颅脑有关;单纯的血压升高降低不一定是颅内的问题,但是如果两者联动,形成血压越升越高,而脉搏越来越慢这样诡异的变化,就有特殊意义,表示颅内压在升高,极有可能出现脑疝,或者已经形成了脑疝。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任何其它科的疾病都不会如此,或者说,只要出现这样的联动,不论原发病是什么,一定要密切关注颅内的变化,立即做相应的检查与处理,尽快找到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很多疾病,有时候只要抓住一两个特征就可以定性,或者高度怀疑,只要快速进行鉴别就可以确诊,这就是临床经验,这些干货对于下面听课的人都是很有用的,大家都在埋头记录。
    “第三点,观测瞳孔变化。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正常人睡眠时,瞳孔是什么样子的?知道的举手。”
    没人举手,要么有人知道不愿意回答,比如医生只要记得解剖、生理知识,都可以推导出来。要么忘了,比如护士,那些基础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平时也没谁去注意这样的问题,故而回答不出。
    “前些时我们抢救过一例农药中毒的病人,大家还记得她的瞳孔是什么样子的吗?”
    “我知道,来的时候她的瞳孔只有针尖样大小,后来用了阿托品,才变大的。”陈宝莲一边举手一边兴奋地说了出来。
    “对,我们在睡眠的时候,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起作用,所以瞳孔是变小的,有机磷农药会兴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所以病人的瞳孔也会变小。那么我再问一个问题,你有事想告诉朋友,可是她在床上睡觉,你怎么知道她是真睡还是装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98章 瞳孔变化
   
    “你让我想想啊,睡着的时候,瞳孔变小,醒的时候是变大的,只要看看她的瞳孔大小,就可以知道他是睡着了还是装睡。”
    陈宝莲感觉能回答郭星的问题非常的开心,脸上笑颜如花。
    “你说的很对,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也可以发现一些书里的谬误。有些文学作品里描写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紧张、恐惧时,描述那个人瞳仁的变化,说它缩小到针尖样大小,这里的瞳仁就是医学里的瞳孔,这个说法你们认为对吗?”
    “不对。”陈宝莲抢着回答。
    “确实不对,瞳孔缩小不受我们的意识控制。如果说人在情绪激动、紧张、恐惧时瞳孔扩大,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比如说张飞在长坂坡前圆睁大眼,一声怒喝吓死夏侯杰,这样的描写符合生理学知识。我们作为学医的,不要被外行带到沟里去了。”
    “以后你要是装睡,就骗不了我了。”陈宝莲摇头晃脑插了这么句话,引得众人一阵笑声。
    “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观察瞳孔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同时观察双侧,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错误地记录一侧瞳孔扩大,一会我会演示给大家看,那些动作看一遍就可以记住了,在临床中这些细节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要注意背景光线的明暗。暗的时候瞳孔自然会大一些,亮的时候瞳孔会小一些,所以要保持双眼处在同样的亮度中;第三,手电筒不能长时间照瞳孔,不过可以快速多次检查;第四,如果结果异常,需要与神志对照,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很多眼科疾病,局部以及全身用药也可能导致瞳孔变化的异常。”
    “还有其他一些需要观察的内容,主要由医生负责,等会再讲。下面我来操作一遍,有问题大家可以问我。”
    陈宝莲很愿意做郭星的模特儿,摆好体位以后,郭星左手拇指和食指向上拉开陈宝莲双侧上眼睑,手电筒首先照在两眼之间的印堂,然后快速左右摆动,示范如何观察两侧瞳孔的大小、形态和对光反应。
    随后,让其他护士也跟着做一遍,有问题郭星会及时纠正。
    等每一个人都操作之后,郭星开始讲医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医生在写病历、开处方的时候,尽量不要太潦草,药房认不出来还可以来问你,可是如果病历上的注意事项家属认不出来怎么办?很有可能会引起纠纷。”
    看着下面有的医生不以为然,郭星讲了一个故事:
    “我曾经听说过一件事,有一个病人拿着医生的处方去买肉,因为他没有肉票,售货员不卖给他,病人说是医生开的处方,坚持要买,最后把菜场的领导请来,拿着处方看了半天,也没有搞明白上面写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领导心地不错,还是答应卖给他了;后来这个病人又拿这个处方去买到了鸡蛋、排骨、红糖等等,都是凭票供应的物质,直到这个病人拿着它去买布,才露了馅,所以有人说医生写的都是天书。”
    郭星讲完下面的人都笑了起来,医生的字普遍都是龙飞凤舞,各位看官也许就深有体会。直到可以用电脑开医嘱,开处方,才没有了这样的问题。
    “前面讲的主要是监测的问题,通过观察那些指标,了解病人是否出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实际上,医生需要警惕的还有更重要的部分,病人是否有脑挫裂伤,有没有脑内出血,脑水肿程度如何?脑外伤中这些才是引起脑疝最常见的原因。单纯硬膜外血肿手术效果很好,而脑挫裂伤比这些问题麻烦多了,所以越早诊断,越早治疗,效果也会越好。”
    “我想问一下,如何确诊脑挫裂伤?”
    现在有了CT、MRI,很容易明确病人是否有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脑水肿、范围大小、以及水肿程度,帮了医生大忙。
    在没有这些设备的时候,医生的手段非常的单一,除了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最直接的确诊方式就是腰穿取脑脊液化验了解其中是否有红细胞。
    “应该是腰穿检查脑脊液里有没有出血。”邓医生答道。
    “非常正确。那为什么这个病人我在术前没有做腰穿进一步明确诊断,而是直接进行手术呢?”
    “应该是容易诱发脑疝吧。”缪医生小声的说了一句,这句话就反应了各人掌握的医学基础知识,缪医生内秀,喜爱看书,所以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病人由他接诊,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要小很多。
    “缪医生说的非常正确,不论是颅内血肿,还是脑挫裂伤、脑水肿,如果不严重,颅内压力升高不太大,病人处于代偿期,还不会出现脑疝。这个时候如果做了腰穿放了脑脊液,脊髓腔的压力就会降低,这样将诱导颅压较高的大脑向下挤压,导致病人出现脑疝;如果病人已经出现了脑疝,腰穿之后脑疝很大的可能立即加重,引起病人迅速死亡。今天的病人术前不能确定是否有脑挫裂伤,我没做腰穿确诊,就是有这个顾虑,病人已经有脑疝了,再做腰穿,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一旦病人因为这个操作而死亡,就不是我们可以担待得起的。”
    郭星没有说出术前与左主任的争执,原因在于作为一个医生,与不懂医学的人争论医学问题,赢了是必然的,没什么可以炫耀的,争论输了,那才是大笑话。
    再说了,这个时候说出来,除了让人觉得是自我吹嘘,背后讲领导坏话,没有任何益处。
    “如果一定要做腰穿,术前最好使用脱水药,事先降低颅内压力,腰穿的时候,尽量少放脑脊液,减少脑疝的可能。其实从取脑脊液、测颅内压的角度来考虑,最好的选择不是腰穿,而是脑室穿刺,这样既避免了腰穿的危险,还可以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不过这个操作仍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比如今天的这个病人,就不适合做脑室穿刺,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99章 注意事项

    “如果做了,颅内压下降以后,会引起破损的脑膜中动脉继续出血,血肿会进一步增大,不开刀的话,病人死的会更快。”
    有一点郭星没有细说,脑室穿刺术比腰穿技术难度高很多,配套器械也不同,卫生所根本没有。就算有,郭星也不会去做,因为这个操作花的时间较长,耽误这么多时间,还不如直接手术更好.
    而且在有脑疝的情况下,由于脑室被挤压变形、变小,甚至可能消失,失败率比较高,再说郭星自己也没有单独操作过,讲了也是枉然。
    “这个病人的继发性昏迷是脑疝压迫脑干导致的,说到这里有一点我要提醒大家,一旦发现病人有脑疝的症状,在检查和搬动病人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一定不要扭动病人的脖子,如果是过床,不论是从推车搬到手术床,还是从推车搬到病床,一定要双手托住病人的头、颈、肩部,让它们保持水平状,否则,等你过完床,病人呼吸、心跳都停了,这样的失误,一定要避免。至于原因,大家都知道吧?”
    见到有人点头,郭星也没有再问大家,直接说出了答案:
    “已经有脑疝了,如果再扭动脖子,枕骨大孔就会移动,使脑疝进一步压迫脑干,加剧呼吸中枢、心跳中枢受损,引起病人死亡。”
    这些看上去非常琐碎的细节,如果不注意、不严格执行,将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危害,郭星就曾经在急诊室看到不懂医学的家属,以及没有经验的人员,在病人下肢骨折没有用夹板固定的情况下,随意搬动,这很容易让骨折断端刺伤大血管、神经等造成病人大出血、损伤主干神经、以及使脂肪组织进入血管形成肺栓塞等极为严重的后果。
    有些脑外科病人的死亡原因并不是治疗不当,而是由于生活中的许多小问题造成的,比如有球麻痹的病人进食的时候要特别小心,由于咽部的感觉减弱甚至消失,非常容易引起误吸,食物误吸进入肺部,加上随之而来的剧烈呛咳,往往会导致病人猝死。
    曾经有一个传闻,某个大医院的一个科室,某间病房出现了非常奇怪的事情,因为这个房间总是在下午六点左右死人,连续几次之后进行全科室排查,也没有找到确切的原因。
    有一种意见认为可能与医生五点半下班、护士也在交接班有关,于是科里特地将护士交接班的时间提前半小时,但是死人的事还是在这个时段接连发生,因为找不到原因,很多人就把它归纳为灵异事件。
    直到有一天,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这天值夜班的医师去巡查病房,进入这个房间的时候发现病人生命体征异常,立即进行了抢救,事后,医师记得几分钟之前查完别的病房出来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人从这个房间出来,于是赶紧追查,最后发现是新来不久的清洁工。
    仔细追问之下才得知,每次她进去打扫的时候都拔下监护仪器的插头,把仪器推开进行清洁卫生,偶尔几次没拔插头,里面的病人才得以苟活几天。
    这件事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但是充分说明了很多我们不经意忽略的的小事,都有可能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
    接着郭星简要地讲解了颅脑外伤有关的的一些解剖、生理、病理知识,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结合今天的病人,这些枯燥的内容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对于今天开刀的这位首长,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判断,我估计不超过二十四个小时病人就会清醒,快的话,可能不用八个小时,慢的话不会超过三天,所以今天和明天是最为关键的时刻,几位护士辛苦了,坚持一下,必须每小时观察一次病人,明天早上我会把观测的时间改为两小时一次,一旦病人清醒了,工作量就会大大减轻。”
    “在护理方面,我要强调一下,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这个病人呼吸道分泌的痰液会比较多,值班的人一定要及时用吸引器吸掉,不能因为这个原因造成病人的缺氧,引起脑水肿,以及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除了口腔护理之外,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防止褥疮的发生,昏迷的病人平躺的时间多,不注意翻身很容易出现臀部等地方皮肤破溃。所以隔两个小时左右就要用枕头垫起一侧,做一些简单的按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治疗方面暂时就用止血、抗炎的药,脱水药目前不需要,如果病情变化,到时候再做修改。补液的速度不要太快,一定要控制输液管的滴速,抗菌素放进小瓶的糖水里,这样不会因为输液时间太长影响抗菌的效果。”
    “我今天要讲的就这些,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等了一会,大家都没有反应,有的人还在记笔记,是没有时间,有的人是没有问题不会发言,有的人则是在犹豫。
    “我有一个问题,在观测瞳孔的时候,正常一侧的瞳孔有什么特点?”
    看到第一个提问的人是一向沉默寡言的左月英,郭星真是有点惊讶,说话少的人一般勤于思考,这个问题表示她一直听得非常仔细。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我刚才讲的时候没有细讲,是我的疏忽。在观测瞳孔的时候,正常的瞳孔是圆的,对光反射灵敏,大小随光的强弱而变化。正确的检测方法是左右两侧对比,不论大小、形态、还是对光反射,两侧出现了差异才是最有价值的。一般来说,病灶侧瞳孔最先出现的变化往往是形态不规则,比如变成椭圆形,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要晚一些,但是这个时候正常一侧的瞳孔都是正常的反应。只要注意与正常那一侧对比,就可以发现不同,如果能早期发现,对抢救病人非常重要。双侧瞳孔散大不会在早期出现,如果你看到了,最好反复检测几次,再结合其它体征考虑是不是脑疝晚期,很可能是观测错误,也可能是病人出现了其他的变化。无论如何,在不能确定的时候,最好请医生来看一看,做出最后的判断。”
    “你刚才讲的都是颅内容积增加的情况,如果容积减少,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
    提这个问题的人是邓医生的妻子张小美,刚才听的时候一直在做笔记,应该是在郭星讲到这个内容的时候做了记录,不然不会还记得这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0章 脑挫裂伤
   
    “这个问题比较少见,临床上往往被忽略,它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体位性头痛,活动、站立、坐位的时候加重,平躺之后就会减轻。形成的原因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脑组织减少,最常见的是老人,脑萎缩后出现脑组织体积变小,颅内空腔变大。不过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减少的体积一般由脑室扩大、脑脊液增加来替代;还有一个原因是开颅手术切除了部分脑组织所致;第二个原因是脑脊液的问题,一方面各种原因可以导致脑脊液生成减少,一方面可能是脑脊液排出增加,比如腰穿脑脊液放的过多,脑室引流过多、过快造成的。治疗上目前只能对症处理。”
    “那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也是从脑组织和脑脊液这两个方面分析吗?”舒桂兰接着刚才的话题提了一个问题。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比较多,最常见的是你提过的两个方面,不过还有一个是血管方面的因素,比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中风脑出血等等,这些也会增加颅内的容积,导致颅内压增高。”
    “听了你今天的讲课,我们都受益匪浅,只是有些意犹未尽,你刚才重点讲了硬膜外血肿的问题,对脑挫裂伤只是提了提,现在时间还早,你能不能再讲讲其它脑外伤的特点?”
    缪医生从医生的角度提了一个要求。
    “脑挫裂伤是脑挫伤和脑裂伤的统称,因为从脑损伤的病理看,挫伤和裂伤往往同时存在,区别只在于何者为重何者为轻的问题。通常脑表面的挫裂伤多在暴力打击的部位和对冲的部位,尤其是后者,明明受伤的是左侧,脑子出问题的是右侧,明明是后脑勺着地,摔坏的却是前面的额叶脑组织,这种现象,也是神经外科特有的一种临床表现。通常以额、颞前端和底部为多,这是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滑动及碰撞所引起的。脑实质内的挫裂伤,则常因脑组织的变形和剪性应力引起损伤,往往见于不同介质的结构之间,并以挫伤及点状出血为主。”
    这样的内容听起来比较乏味,要提高学习的效果,还是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比较好。
    “我举一个例子,一个西瓜,从我们的手上掉到地下,西瓜的外皮有些损伤,但是还没有裂开,可是当我们切开西瓜以后,里面会出现什么情形呢?”
    多数人都遇到过类似的事,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等各位说的差不多了,郭星才接着讲:
    “刚才大家都说了,西瓜里面的瓤会有很多的裂口,脑组织受到比较重的外伤之后,也会出现类似的改变。不过,西瓜瓤裂开了,流出的是西瓜汁,但是脑组织裂开了,流的就是血,如果断裂的是小血管,脑组织内会形成多个小血肿,如果大一点的血管断了,就会形成大的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脑子里出现了血肿,体积增加了,自然就会升高颅内压,如果是大的血肿,我们手术开刀取出血肿就好了,可是这种手术的效果,与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有很大的不同。今天这个病人,我说他很快就会清醒,根据就是没有发现明显的脑挫裂伤。一旦合并了脑挫裂伤,病人会不会清醒、何时清醒是极难评估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脑挫裂伤最大的问题,是脑组织损伤之后出现的继发性水肿,特别是广泛性脑挫裂伤的病人,不论我们单独大剂量使用甘露醇,还是联合应用高渗葡萄糖、速尿脱水,效果都不是很好。”
    “我以前实习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开颅清除血肿之后,损伤的脑组织迅速从骨窗那里膨出,高出切口很多,应该有两三公分吧,想了很多办法,脑压都降不下来,最后,教授只好切除膨出的脑组织,去掉骨瓣,才勉强缝合头皮。一般来说,这样的病人预后都不是太好,不是死亡就是长期昏迷,不过这个病人术后几天就清醒了,让教授也非常的意外。”
    “至于对冲伤,大家不要去管它的原理,只要记住,头皮受伤部位对侧的脑组织有可能出现脑挫裂伤,一旦出现了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就可以确诊。治疗的办法主要就是脱水,止血,同时要严格控制补液量。”
    神经外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脑外科的病人与其他科室有不少的差异,不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需要牢牢记住补液速度不能太快这一点才行,不然把其他科室的一些常规操作套用在脑外科,极有可能出现问题。
    “你前面说我们监护的病人也要控制补液速度,他不是没有脑挫裂伤吗?”陈宝莲对郭星的医嘱提出了疑问。
    在其他科室,一般来说对于输液的速度不会有特别的要求,除了心衰、肾功能不全等少数疾病,或者血容量不足导致的休克等急救病人,平常的时间,输液快一点或者慢一点对病人影响不大。
    脑外科很多时候需要控制输液量,有时候在医嘱中甚至会注明每分钟多少滴,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补液过多过快加重脑水肿。
    “虽然我说这个病人没有脑挫裂伤,但是这只是临床的判断,并不能排除在组织学上他有轻微的脑挫裂伤。不要过快的补液,就是要尽量减少体内的血容量,保持较高的血浆渗透压,减轻可能出现的脑水肿。”
    随后,郭星解释了一下高渗药物脱水的原理,与其它脱水药物的区别,以及对脑水肿的效果,消除了众人的疑惑。
    这样有针对性的根据现有的病人,组织医生、护士进行专题讲座,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真实的病人永远是最客观的,印象做最深刻的,不论一个人在理论上讲的如何天花乱坠,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很难服众的,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大家会记得特别牢,以后再遇到类似的病人,马上就可以运用。
    直到大家都不再提问,徐所长才宣布讲座结束,郭星立即回到监护病房,和护士一起观察病人的变化,防止病人出现意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1章 县里来人
   
    约半夜两点,县革委会的两位领导,县人民医院的农主任,和两位陪同他们一起来的保卫人员终于赶到了卫生所。
    他们在路上花了八、九个小时,一是大雨路滑,让本来就难走的山路更是举步维艰,特别是下坡,很难走快,极容易摔跤,这几个人无一例外都摔过跟头,唯一的区别是次数的多少。
    二是连续的大雨毫无意外地引起了山洪爆发,平时大家走的那条路有两个低洼地段,是山洪的必经之路,现在根本不可能通行了,好在有一位保安人员是本地人,带着他们走小路,绕了很远,才避开咆哮的山洪。
    途中几次遇到危险,如果不是两位保卫人员机灵,几乎就要出人命了。
    当他们抵达卫生所的时候,几个人不仅衣服全湿,还沾满了泥浆,都累的走不动路了。
    值班的李副主任立即电话通知了公社的左主任,与在卫生所值班的徐所长一起接待了他们,看到这五人狼狈的样子,李副主任建议先去提前订好的旅社洗一洗,换一换衣服,吃点东西再汇报病情,不过农主任坚持要先看病人,徐所长立即叫依旧在监护病房的郭星过来,介绍一下病情。
    本来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徐所长可以自己来介绍病情,顺带吹嘘一下术前的决策、以及术后的良好变化,由此给县里的领导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为今后的迁升做一个铺垫。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这些细小的地方反映出来的是这个人的品性。
    让郭星来讲解,毫无疑问突出了这个医生的能力和形象,这对他今后的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具体会有多大帮助,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从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徐所长是在有意识地培养郭星。
    郭星看到这五人的样子,非常同情他们在路上的遭遇,他长话短说,告诉农主任,手术很顺利,手术以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血压早就降到了正常范围,心率也恢复到70次左右,左侧瞳孔明显较术前小,只是稍稍大于右侧,不过对光反射比较灵敏,没有任何阳性病理体征。
    最后他建议到:
    “目前首长病情非常的平稳,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想也不急在这一时,不如你们先换了干净衣服,吃点东西再去看病人,会比较好一些?”
    郭星简短的几句话,基本上把农主任最关心的几个问题都说到了,知道现在病情稳定,逐步好转,提心吊胆了很久的农主任明显地安心了很多。
    说起来农主任只是从一些转诊病人以及病历上了解的郭星,今天是第一次见面,虽说下面卫生所的水平都不是很高,不过郭星很明显是其中的一个例外。从这个简练的病情介绍就可以看出,郭星抓住了重点,治疗卓有成效,看起来完成省里的任务以及县里左副主任的交代,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看到自己现在的样子确实不适合检查病人,于是与几位领导商量了一下,由李副主任领着他们先去旅馆洗澡,换上临时找到的衣服,再请食堂的师傅做了几碗热腾腾的面条,一点小菜,先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恢复了一些体力和精神,当他们来到小会议室的时候,公社左主任也到了。
    左主任立即抢先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县革委会张副主任的手,满脸堆笑,热情万分的说道:
    “欢迎张副主任莅临我们公社,这么大的雨,这么差的天气,领导冒着生命危险,不辞千辛万苦赶到我们这个穷乡僻壤,真是让我感动万分,我们一定不会辜负领导的希望,把工作做好,给领导增光。明天我会召集全公社的领导班子,请领导做指示,帮助我们搞好今后的工作。”
    张副主任客气地回应了几句,然后介绍随行的县人武部王部长、县人民医院外科农主任,大家认识之后,徐所长马上把郭星叫了过来,由他再次向几位领导汇报了首长的病情,不过这次详细了很多,包括受伤经过,病情的演变,来卫生所后的第一次检查,以及手术前的讨论,都介绍了一遍。
    手术经过没有多说,在农主任面前,这样的手术不值一提,重点介绍的是术中发现以及术后的变化,以及这几个小时监测结果。
    然后给农主任一件白大褂,带着他们来到特护病房,徐所长向家属和警卫员介绍了来的几位领导,简单的寒暄了几句,然后由农主任开始亲自检查病人。
    农主任从头到尾非常仔细地给病人做了详细的体检,包括各种生理反射、病理反射,检查动作非常标准,令郭星大为敬佩。
    然后,农主任开始翻阅病历,包括郭星刚刚完成的手术记录,护士做的监测记录,等等。
    看完之后,农主任问了几个问题,几个人回到了会议室。
    “农主任,你觉得如何?首长的情况还好吧?”县革委会张副主任急切的问道。
    “我看了整个病历,也检查了首长现在的情况,郭医生术前的诊断是完全正确的,这一点也得到了手术的证实。至于郭医生担心的脑挫裂伤的问题,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不过就是有也不会很重,对病人的影响不会太大。治疗方面,由于郭医生手术做的比较及时,首长的生命体征在术后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现在除了左侧瞳孔稍稍大于右侧以外,其他的基本没有什么问题,神经系统没有发现什么病理体征,预后应该非常不错。我估计,首长明天可能就会清醒,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农主任说话非常客气,对郭星的诊断和手术都给予了肯定,让郭星非常惊喜。
    同行的赞许,特别是资历远高于自己的人的赞赏,远比外行人的吹捧更让人满足。
    农主任的这段话,一下就让几位领导心里踏实了,毕竟是县医院的外科主任,见多识广,他的分析、判断虽然与郭星一样,但是说服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这就是名声与地位带来的光环效应。人微言轻,这句话言简意赅。
    几个人不由自主地长舒了一口气,省级首长的生死就在他们的决策之中,面对这样的大人物,几个人可以做到心如止水,面不改色?
    特别是张副主任,非常担心首长在这里手术会出问题,他有可能成为替罪羊。
    主持工作的左副主任不来,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只是一个托词,如果是好事,年纪再大也不会成为理由。
    但是,这次的事谁都说不准,面对省里的压力,县里的几位领导心里都是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最后才派了这位最年轻、最不重要的副主任来了,就算出了什么问题,县里的主要领导也有了回旋余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1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2章  首长醒来
   
    首长的病情不仅仅是稳定,而是在快速好转,完成省里的任务应该不成问题,让张副主任一直悬着的心的完全放了下来,这个好心情直接写在脸上,他笑容满面地说道:
    “你们都辛苦了,经过你们的抢救,才几个小时的时间,首长病情就明显好转,让我们都放了心,这是所有参与抢救人员的功劳,我代表县委向大家表示感谢!这次参与抢救的所有医护人员,包括公社领导,在首长康复后县里一定会给予表彰,获得你们应得的荣誉。而且我想,一旦首长醒了,省里也会有所表示的。现在唯一的要求就是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让首长尽快苏醒,尽快康复。至于治疗方面的问题,我们之前商量了一下,决定成立一个抢救小组,我任组长,农主任、王部长、左主任、徐所长为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的医护人员为成员,遇到任何问题,由抢救小组讨论决定,其他人不能擅自做主,影响了抢救工作。现在由农主任讲话,对今后的工作进行指导。”
    做行政工作的领导就是善于表达,鼓动能力一流,先表扬了一线工作人员,让大家不要心生怨气;再给一颗胡萝卜,增加大家的积极性,从主观上就愿意尽心尽力。
    成立抢救小组,一是把关,避免今后的工作出不必要的纰漏,确保首长的救治;二是一旦出了问题,也可以分担责任,不会只打一个人的板子。
    这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对于解决了重大问题的人,给与表彰与鼓励,永远比不闻不问效果好。
    在首长苏醒之前成立抢救小组,表明了县里的态度,不论做了多少工作,等首长苏醒以后,功劳肯定跑不了。如果等苏醒了再来成立这样的小组,那就是公开地抢功劳了,吃相不好看,这也是他们必须尽快赶到范关卫生所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现在的治疗和护理,基本原则都是对的,不需要做大的变动,不过,有几个地方可以适当的修改一下。”农主任随即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郭星一一记了下来。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这里的条件差一些,设备也欠缺一些,不过首长完全不需要立即转院,主要的原因是病情很快就会好转,另一个原因就是交通不方便,没必要劳师动众,这么艰难的一条山路,转院的话反而会给首长带来麻烦。”
    回想今天近十小时的经历,农主任也是胆战心惊,后怕不已。
    “首长的安全保卫工作由我来负责。”
    同来的县人武部王部长也简短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两位警卫员加上新来的两位保卫人员,轮班没有任何问题。
    几位领导安下心来,讨论了一下后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必定会来的上级领导,应该如何接待,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商谈完了所有细节才结束会议,回了旅馆休息,十小时的艰难跋涉,这几位身心都是极度疲惫。
    第二天早上大雨终于停了,郭星陪同农主任一起去查房,患者的左侧瞳孔已经恢复正常,生命体征非常平稳,头部敷料有少许渗液,没有活动性出血。
    查完房后,根据农主任的意见,郭星给患者更换了头部敷料,拔出了残腔引流条,依旧没有发现脑脊液漏的痕迹。
    上午九点多钟,当郭星再次给患者做检查的时候,发现他的眼睑动了几下,像是要清醒的样子,立即让家人过来,轻轻地呼唤了几声,首长终于睁开了眼睛。
    首长清醒了!
    家属极为高兴,连忙介绍郭星给首长认识,首长微微点头示意。
    随后,县里、公社的领导都闻讯赶了过来,一一与首长见面,同时也把这个好消息电话通知了县里和省里的领导。
    首长恢复清醒,让所有的人,从卫生所的医生护士、公社的领导,到县里、省里的领导都非常高兴,毕竟要是真的死人了,不仅仅是脸上不好看的问题,很多人都会受到怀疑与调查,对谁来说都不是好事。
    高级首长、现役将军如果真的不明不白的没了,谁还有安全感?上级会进行深入调查是可以预期的,谁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各派之间难得地统一了意见,乐见董副主任康复。
    这就是手术之前,县里领导在电话里说“救命第一”的来源,也给整个抢救过程定下了基调。
    下午省革委会和军区的领导也赶到了范关镇,他们倒是没有县里的人那么狼狈,不过也满身泥浆。当他们来到病房,看到董副主任已经清醒,可以讲话,都非常激动,顺带也夸奖了站在边上的郭星一通。
    这之后,来看望首长的人越来越多,各级领导、战友、亲友等等,络绎不绝,为了保证首长的休息,不得不规定了探视的时间,防止首长过于疲劳,影响恢复。
    短短的几天之内,聚集了几十位省、县、区的领导,对范镇来说,绝对是前无古人的记录,许多郭星以前只能在报纸上见其名,收音机里闻其声的人,都能有当面交谈的机会,当然,这个机会只是郭星汇报,他们聆听,心情好的领导会赞扬几句,心情不佳的就直接忽略了郭星这样的小人物。
    是啊,无论在这件事里郭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放在宏观的角度来看,终究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董副主任清醒以后发生了一件出乎卫生所所有人意料的事情,他居然认识参加抢救与监护的左月英。
    查房的时候,看到陪同的左月英,董副主任楞了一下,问了一句:“你是小左?”郭星看到左月英非常平静地点了点头,只说了一句“董叔叔好。”就沉默地站在那里。
    随后董副主任挑起了许多话题,有一些郭星可以听懂,有一些完全摸不着头脑,因为其中提到的人名少数是报纸和电台中经常提到的常客,多数郭星不知道,应该是两人都比较熟悉的人。
    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这两人不仅很早就认识,还非常的熟悉。
    只是自从董副主任住院开始,左月英一个字都没有说过两人的关系,只是默默地做事,非常精心地护理,看不出与平时有什么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3章 处世技巧
   
    董副主任的意外,左月英的平静,让郭星感觉里面有很多的问题,事后郭星问她,为什么不提两人认识的事?左月英只说了一句:“提了有什么意义?”
    很多事情,左月英说不说都改变不了什么,她不想给别人增加负担,让双方尴尬,最好的选择就是平平静静地生活。
    事后,左月英解释了一下事情的原委,左月英的父亲与董副主任是战友,只是她父亲去世的早,两家走动的不多。
    左月英的婆家公公与董副主任也认识,加上她自己在给首长们做保健的部门待过,认识的人很多,其中与董副主任也打过交道。
    只是现在她的婆家因为受一些事情的牵连,不方便与熟人多联系,她个人虽然没事,也不方便随意走动,所以,一家人都是尽量低调,不去给别人添加麻烦。
    这次董副主任生病住院,左月英能做的就是尽一个护士的责任,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的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如果主动说自己认识董副主任,在外人看来,就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爱慕虚荣,对于自己的处境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既然说出来反而有害,最好的办法就是谨言慎行。
    郭星见证的另外一件趣事就是左主任的社交能力,绝对是大师级的,在各个层级、不同领导之间,长袖善舞,八面玲珑,腾挪辗转,游刃有余。
    根据郭星事后的了解,有心人士的小心求证,来的区、县、省级领导中,有与左主任同一派系的,也有对立派系的,还有中立派系的,有青年,有老年,有男人,有女人。
    如何在这么多形形色色、关系错综复杂的领导面前充分地展现自己,没有炉火纯青的功夫,没有出神入化的能力,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随机应变,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郭星回忆了这几天的经历,发现左主任的笑脸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包括面对郭星的时候,也不再是原来那张扑克脸了,可能是他期望的未来指日可待,心情大好之下,对每一个人的笑容都不一样,这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是郭星需要好好学习的。
    这是一种极强的个人能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明白这个道理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左主任能被上级看中,与它的这个能力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只是每个人出生之前点的技能分支应该差异很大,即使郭星发现了左主任的技能,也很难学会,因为没有其他的配套技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只能扬长避短,把医学这个专业作为自己发展的方向。他很清楚,如果一定要逆水行舟,只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那位县里的左副主任也还是来了,郭星看了一眼,身体确实不太行,这次翻山越岭,估计吃了不少的苦头。
    问题出在于董副主任身上,他不准备转院去县里,一来是病情不需要,二来转一次院实在是麻烦,三来董副主任想多陪陪母亲,估计拆了线就会出院回家,再不来黄花菜都凉了,只能勉为其难跑这一趟,也必须跑这一趟,不然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郭星发现,在见到县里左副主任的时候,公社的左主任脸上的笑容应该是最真挚的,有宗亲这层关系,假装没有意义;两人派系一样,政见相同,能谈到一块去;左副主任正在运作调左主任去县里高就,他没有不真诚的理由。也许这才是左主任最真实的一面?
    这些客人不仅给公社领导带来了好处,给镇上的服务行业也带来了实际的利益。
    从来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客房率的旅社出现了惊人的120%的客房记录,实在安排不下的人,按级别高低住进了镇中学大小不同的教室里。
    镇上唯一的餐馆天天高朋满座,座无虚席;连食品厂的猪肉、鸡蛋都吃空了,无奈之下,也管不了是否是资本主义的尾巴,从农民家里拉来几头猪,以解燃眉之急。
    貌似用鸭蛋替代鸡蛋,算不上是假冒伪劣产品吧?比一比啊,鸭蛋比鸡蛋还大,不能说一个顶两,两个顶仨是有的吧?领导绝对吃不了亏,再说了,这都是如假包换的绿色食品,保证不会有质量上的问题。
    这几天卫生所清闲了很多,因为探病的领导太多,董副主任的保卫级别提高了,成天都有警卫人员人站在卫生所门口,很多远道而来的百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胆颤心惊,不敢越雷池一步,小病只能先憋着,大病只好多跑几十里山路,去别的地方就诊,至于急症?反正都要死了,冒死往里冲呗,门口站岗的难道真能开枪?
    第四天,省报来了两名记者,一个负责文字,一个专门负责摄影,开始采访参与抢救的有关人员,当然也包括主刀的郭星。
    这次采访不像上次那么草率,记者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说话平和,提的问题都是与病人、抢救有关的,并没有像地区报社的记者那样胡乱的添油加醋,或者强烈的诱导郭星说什么。不过,也有几个问题让郭星不太好回答,比如:手术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郭星听了不禁哑然一笑,这些都是这个时期报道中的老套路,每到这种关键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某个特别的,或者特别的事,以显示主人翁思想境界与众不同。
    反正郭星当时全部心思都集中在手术上,没有任何时候分心去想其他的事,也不敢去胡思乱想。
    在手术的时候,郭星的关注点只有病人,考虑的是如何清除血肿,尽快降低颅内压;如何才能彻底止血,不会再出现迟发性血肿;如何顺利的完成手术,让病人尽快醒来。
    这个时候如果主刀医生还敢想入非非,脑袋里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意外是迟早的事。这对病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负责任,分心的结果,就会导致意外,这种意外,首先受伤害的肯定是病人,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当然了,病人出了问题,医生也逃不了责任,第二个受到伤害的就是当事医生自己,可能是行政处罚,严重的可能会负法律责任。就算没有这些,医生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分心的结果是双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4 采访风波
   
    再举一个例子,打仗的时候敢分神吗?子弹可是不长眼睛的,那些被流弹打中的人,不知道是不是想太多了?
    救火的时候敢分神吗?真要想入非非,大火可能会让你变成灰灰。
    抢险的时候敢分神吗?一个浪头打来,说不定就没了身影,让你的黄粱美梦变成了白日做梦。
    郭星当时问记者,是按真实的想法来回答,还是按记者的要求来说?
    记者会心一笑,犹豫了一下,还是要郭星说真实的想法,因为知道真实的想法更好,他们可以按需要来发挥。
    写文章有一些技术处理,或者适当的取舍,是正常现象,要把事情说清楚,还要吸引人,让读者有看下去的欲望,平铺直述肯定不行,艺术加工有重要的作用。
    不过,如何掌握好这个分寸,就看各自的真实水平,真理过了界就会变成谬误,夸张地过头了,就不再是原来的味道。
    要说真实的想法,对郭星来说就会轻松很多,如实讲自己的经历,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去考虑其他的问题,让郭星松了一口气。
    这个病人的抢救,从头到尾,郭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救人。
    现在遇到的是高级别的领导,救命是最高要务,从上到下意见一致,最终压力全部都集中在郭星这里,换一个心理素质差一点的人,就会患得患失,举止失措,在心态不稳的情况下,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
    体育比赛中因为心理素质不好,造成严重失误的例子还少吗?
    就算遇到的是普通人,没有上面的压力,郭星首先考虑的还是如何救人,与这个病人相比,不会有什么差别。
    对郭星来说,都是治病救人,都是抢救生命,这是医生的职责,不会因为病人的不同会改变。
    郭星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治疗?
    硬膜外血肿诊断明确,手术清除血肿就好,相对来说不是太复杂。虽然郭星是第一次主刀这个手术,但是郭星对手术没有任何的担心。
    郭星最担心的有两点,第一是脑膜中动脉的出血好不好控制,这里主要指的是颅骨骨折以及颅骨血管沟的那部分。事实上术中遇到的问题还真是出在这个地方。
    第二点是有没有严重的脑挫裂伤,以及其他自己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幸运的是郭星没有遇到这样的难题,不然,要是病人醒不过来,或者死了,乐子可就大了。
    对于脑外伤病人来说,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真的是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出现的。
    采访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在郭星讲完自己所想的问题之后,记者提了几个问题,每一个提问都让郭星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那些问题是郭星根本没有注意、也没有考虑过的,当时都不知道如何来回答了。
    比如谈到郭星当时顶撞左主任的时候,记者提出,难道你没有想过一旦病人的预后不好,左主任以后会打击报复你吗?不怕他给你小鞋穿?
    郭星听了真是一阵后怕,自己怎么那么傻,那样同顶头上司讲话?县官不如现管啊,脾气再好的领导,都会有自己的脾气,更别说个性非常强势的左主任,在范关公社,他就是说一不二的人。
    再说了,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委婉一点啊,换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效果可能就会不同,看来还是情商不够高。
    哎,郭星对于官场上的事,就是一个小白板,这些最基本的处事技能,如果不是记者点醒,郭星仍然懵懂不知,真希望以后再点技能的时候,多少要考虑一下这个方面才好。
    好在首长清醒了,事情有了一个美满的结果,郭星心想,那些潜藏着的麻烦与危险,应该不会出现了吧?
    采访还没有结束,医院门口就传来吵闹声,主要是一位妇女的叫声,一个小孩的哭声,越来越大。
    “我孩子脑壳受了伤,病的这么重,为什么不能在这看病?只是给我的孩子看病,又不会影响别人,你们别拦着我好不好?小孩出了事你们负责吗?”
    郭星估计这是一位来看急症的病人,看来与门口的警卫吵了起来,如果处理不好,真要出了事,对医院,对病人,对首长都不好,为了避免事态闹大,郭星对记者说了声对不起,立即出门了解情况。
    门诊大厅里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周围站着两个警卫,门诊值班的郑医生在边上解释着什么,见到郭星,赶紧求救:
    “郭医生,你来帮忙劝一下吧,我怎么说都没用。”
    “你就是大学生?”中年妇女听了郑医生的话,马上问了一句,见郭星点头,也不大声叫了,满脸惊喜,转身对郭星说:
    “求求你救救我的小孩吧,听说你刚刚救了一位大首长,我儿子这点小毛病,肯定难不住你的,我就这一个儿子啊,要是出了事我还怎么活哦。”说着说着孩子的母亲就哭了起来。
    听了这话,郭星只能苦笑,对病人的这种想法和说法,都不知道如何去解释,只好应了下来:
    “郑医生,这小孩是帽状腱膜下血肿,我来处理吧。”
    一同过来的记者见到郭星一口就说出了诊断,觉得非常奇怪,不由得问道:
    “你没有问病情,也没有做检查,怎么就下了这个诊断?”
    “这个很简单的,你看小孩的头皮,膨胀饱满,像瓜皮一样,表面血管怒张,头皮还有一处伤痕,手指按上去有波动感,这是典型的帽状腱膜下血肿的表现,看过一眼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郭星一边领着病人往诊室走,一边给记者解释他的诊断依据,待记者和家属都坐下之后,才问小孩的妈妈:
    “你儿子什么时候受伤的?”
    “昨天吃了晚饭之后,小孩摔了一跤,头这个地方碰在桌子的角上,当时头上就起了一个大包,他奶奶说揉一揉就可以消了,没想到揉了半天,原来的包是消了,但是整个脑袋都大了一圈,成了这个样子,今天早上起来,发现头比昨天还大,只能带他来这里看病,我儿子不要紧吧?”
    “你先别急,一会我给你解释,你儿子受伤后有没有不省人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3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5章  单独谈话
     
    “没有啊,摔了以后就一直哭,一直到奶奶哄他睡着了才停。”没有原发性昏迷,排除了脑震荡,有脑挫裂伤的可能性很小。
    “他有没有吐过?”
    “没有,就说头有点痛,今天早餐比以前吃的少一些,别的没有什么。”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但是没有呕吐总是一个好现象。
    “小孩在家里没有发烧吧?”
    “没有。”发热是炎症的一种表现,不过受伤以后,特别是这种血肿性问题,可能出现吸收热,一般体温不会超过三十八度五。为了准确,郭星给孩子用体温表测了一下,体温正常。
    询问了一些其它问题之后,郭星给小孩做了体检,患儿右额颞顶交界处头皮擦伤,稍红肿,头皮可以见到怒张的浅表血管,全头触诊波动感明显,脉搏较快,呼吸平稳,血压不高,瞳孔正常,四肢活动自如,没有发现其它的问题。
    综合分析之后,郭星判断孩子颅内血肿、脑脑挫裂伤可能性很小。
    “你回去以后告诉家里人,以后不论是谁,头部受伤有了包块,千万别去揉了,揉了没有好处,只有坏处。”郭星对小孩的母亲说完,转向记者:
    “受伤以后,开始的时候,小孩只是头皮小血管破裂,血肿在头皮下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帽状腱膜虽然有损伤,但是没有裂开,不去揉的话,两三天血肿就会完全吸收。可是被他奶奶用力一揉,将受伤的帽状腱膜完全撕开,皮下的血肿就流到帽状腱膜下去了,而帽状腱膜下都是松软的组织,完全相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头皮下破裂的小血管就会一直出血,直到充满整个帽状腱膜下面的腔隙,产生了足够的压力,才会阻止破损的血管继续出血。”
    “能够治好吗?”
    “可以,等会我用注射器把帽状腱膜下的血肿都抽吸干净,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压迫会阻止破裂的小血管再出血,小孩愈合能力强,几天就可以长好了。”
    写完病历,开好处方,郭星带着他们来到处置室,首先剃掉小孩的头发,然后带上口罩,进行清洁、消毒,准备好一个五十毫升的注射器,一个大号针头,以及纱布、绷带等一应物品。
    因为要从低点才可以完全抽完淤血,加上之后要加压包扎整个头部,坐位是最方便操作的,加上孩子小,容易控制,故没有采用卧位。
    “等会我要用注射器扎进头皮,帮他把里面的淤血抽出来,你抱着儿子坐好,用双手固定他的两侧脸部,千万别动,记住了吗?”
    术前郭星给孩子的母亲交代了有关注意事项,避免术中小孩乱动出现意外,然后请陈宝莲过来帮忙,这个时候,摄影记者也过来了,前前后后照了不少相片。
    碘酒、酒精分别消毒之后,郭星将注射器在血肿最低的位置扎入头皮,很顺利抽出黑色的积血,然后固定针头,轻轻的抽吸。抽吸的力量不能太大,防止负压造成原来破裂的血管再次出血。
    抽出约五十毫升的时候,郭星轻轻的取下注射器,将里面的积血排到小容器里,然后继续轻轻抽吸,最后抽出了约一百一十毫升,挤压头皮其它部位,没有波动感,才拔除针头,立即敷上两块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然后由陈宝莲帮手,两人迅速用绷带给患儿加压包扎头部,形成了一个绷带帽,这个绷带帽的压力,可以阻止破损的血管继续出血。
    这个操作有一些技巧,没有掌握的话,帽子会松松垮垮,起不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为了防止小孩用手抓散绷带,郭星用几条长胶布前后、左右固定绷带于头皮和面部两侧。
    “这几天你们要注意,别让孩子把头上的绷带抓掉了,如果不发烧,没有其他的症状,过五天,你们可以自己在家里拆了头上的东西,也可以来医院拆。我开了三天的药,你回去按时给小孩吃。”
    同时,郭星也把脑外伤应该交代家属注意的问题都仔细的说了一遍,并按照头部外伤的处理标准记录在病历本上,患儿母亲才千恩万谢的离开了医院。
    伤后第五天,首长恢复良好,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头皮伤口不红不肿,对位整齐,于是郭星拆除了缝线,头上没有再裹绷带,只敷了两块纱布,用胶布予以固定。
    首长与家人以及有关部门商量好了,决定在拆线后次日出院。
    前几天,该来探望的人基本都来了,今天病房安静了很多。
    因为首长病情稳定,农主任呆了二天就回了县城,留下来陪伴首长的只有省革委会的一位联络员,和首长部队的两位战友。
    在郭星拆完线以后,首长让郭星留了下来,其他人都离开了病房,包括两位警卫员,看样子,首长要单独与郭星谈话。
    “首先我要再次感谢你救了我一命。”
    首长半靠在病床上用非常真挚的口气说了这句话,见到郭星摇头欲要推辞,首长伸手虚按了两下,示意郭星稍安勿躁。
    “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之前我已经问过了很多人,包括你们的徐所长和县人民医院的农主任,以及警卫员,抢救过程的前前后后,以及不同的人做的各种决定,我都清楚。”
    首长说话的口气非常的平和,可是落在郭星耳朵里仍然听出了话语里所带的情绪。
    “我在省里与地方上的任何派系都没有关系,所以我个人的死活,对于地方上的许多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不是他们直接出手干预造成的,事后对于他们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这么一说,郭星终于明白为什么术前左主任是那种态度。
    对于身处这么高的位置的领导来说,按照人之常情,下面的人总是要尽量结交,留一个好印象,特别是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个时候出一份力,比平时的十分用处还大。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份人情多一个保障,就算事后得不到好处,至少不会多一个敌人。可是左主任当时并没有露出要巴结的意思,反倒是尽可能的往外推,极为明显地希望置身事外,
    郭星当时大惑不解,根本不明白其中的缘由,现在才知道内里乾坤。
    回想这几天来看望首长的人,有的人脸上露出的是真情实意,有的人是面上文章,还有一些人完全是敷衍了事,连郭星这样的小白都可以看出来,首长这种长期身居高位的人物还不明白其中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9

回帖

559

积分

版主

积分
55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3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6章 生死决策
   
    这几天虽然在养病中,董副主任见过的人着实不少,很多是单独见面的,由自己的两位警卫员守着,看架势就知道有重要的谈话。
    除了察言观色,简单的几个问题,相互之间在回答上的差异,足以让他找到其中的真相,各色人物的表演,潜在利益的纠葛,他都洞若观火,明察秋毫。
    只是明白是一回事,怎么去做又是一回事。
    “真正不带杂念让我留在这里治疗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你,一个是农主任,你们两人都是从病情的角度来考虑的,选择的都是对我最有利的方案。在留下来由你做手术这一点上,农主任起的作用比你更大,毕竟他说话的分量比你重,不管是哪级领导,都不能忽视他的意见,所以我已经当面感谢过他了。”
    是呀,所谓位高权重,人微言轻,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的话可以一句顶他人的百句,千句,可以一锤定音,仔细想一想,还真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如果没有农主任的意见,县里的领导不做留在当地手术的决定,而左主任坚持要送首长去县医院,郭星该怎么办?
    除了说出自己的意见,他根本阻止不了送走病人,实事求是的讲,不管是胆量,还是能力,郭星都做不到。
    “农主任他们当日来这里,都要花近十个小时,如果抬上我这个病人,不,抬着我根本无法走路,只能背着我爬山,要花多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县人民医院,真是只有天知道。农主任说过,如果那样做了,我是必死无疑。他仔细同我分析过原因,你要听吗?”
    首长说到这里,情绪有了很强烈的波动,无论是谁,遇到生死这样的抉择,很难处之泰然。
    郭星当然知道必死的理由,不过,不知道与农主任说的是不是一样的?强烈的好奇心使郭星不由自主地点了一下头。
    “农主任说,花的时间比较长只是死亡的一个可能性,并不是一定就死,有可能是植物人,也有极小的可能以后会醒过来。农主任说的必死的理由,与他爬了这趟山有关,不是他亲身经历,还不会注意到这个问题。”
    董副主任卖了一个关子,没有一下子直接说出来,他在观察郭星,是否事先考虑了这一点,见郭星非常平静,只是点了一下头,表示认可,董副主任明白,郭星事先就预计到了这个问题。
    “你事先就知道?”
    “我们经常爬山,去县里的山路走过很多趟,知道这段路有些地方是可以抬着人走的,上山、下山也许会麻烦一点,坡度不大,多几个人,多注意一下,抬着也能过。但是,有好几处,坡太陡了,如果抬的话,不仅抬的人不安全,病人也会直接从担架上滑下来。唯一的办法,只能背着人才能过去。这事不仅我知道,几个抬着病人转诊的人回来也同我说过这事,所以印象深刻。我反对转诊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这一点,不过当时时间紧,没有解释不能背着您走山路的原因。第二点就是一定会遇到山洪暴发,只能绕路,而绕路的话,不仅远很多,花的时间更长,道更不好走,不能抬担架的地方会更多。所以我当时的感觉是,如果转院,无论转哪里,都是凶多吉少,留给您的机会非常渺茫。”
    有脑疝的病人不能移动脖子,郭星在那次讲座里已经解释过了,就是加重脑干损伤,导致直接死亡。
    “是啊,农主任说了,我这个病绝对不能背着走路,如果背着,不用多长时间,呼吸与心跳就会没了。你刚才说了,天气好的时候,那条路都有几处不能抬着人走,当时暴雨加上天黑,还有山洪暴发,那条路毫无疑问走不通,需要绕很多的小路,比那条路更难走。不仅是农主任,我也能肯定,只要转院,只要上了路,不用走多远,我就得去见马克思。”
    两人都没有出声,回头想一想,就会后怕,要是当晚把人送走了,最后留下的只能是一具尸体。
    停了一会,平复了一下情绪,董副主任接着说道:
    “农主任说,他做这个决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可以做开颅手术,不然留在这里也是九死一生。当你说对手术有把握的时候,他几乎没有犹豫就决定让我留下来开刀,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我也很奇怪啊,农主任根本没有见过我,更不知道我的手术水平,怎么那么相信我说的话?都没有征求徐所长的意见,也没有同其他人商量,没有问领导的意见,直接就在电话上做了决定。”
    这个问题事后郭星才注意到,不过一直没有时间与农主任单独相处,也就没好意思直接问农主任。
    要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这样问,不是逼着别人说你的好话吗?这样求表扬,有些太不要脸了,郭星脸皮薄,做不出这样的事来,现在首长提起来了,肯定知道答案。
    “你以前转诊过一些病人去县人民医院,有不少是外科的,他看过你写的好几份转诊记录,你的分析、判断,以及提出的一些处理意见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开始他以为你是一位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医生,特地问过你介绍去的病人,想知道你是从哪个大医院下放到这里来的,结果发现你才二十几岁,大学毕业没有几年,感叹之余,还起过调你去县医院的念头。当农主任知道你是负责我的医生,认为一个对医学知识极为用心学习的人,一个对病人非常负责的人,一个对病历书写一丝不苟的人,对于自己说的话一定是有把握的。所以当你说出自己的判断以后,农主任丝毫没有怀疑你的话。”
    “真的非常感谢农主任对我的信任。”
    郭星发自肺腑地感激这样一位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利益的人这样看重他,给他这么高的评价。
    “我也非常感谢他,同样的,我也非常的感激你,缺了你们任何一个,我都要交代在这里了。军人不说假话,你和农主任都是我的救命之人。”
    董副主任说这话的时候,表情非常慎重、认真,郭星能感觉到,他这话绝对是真情实意,不是应景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1 19:26 , Processed in 0.0373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