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因梦:女性在家修持与自我成长(II)
错综复杂的缘分
修行到一定层次,快乐的感觉和痛苦的感觉会变成一味。如果我们全然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所有的感觉都会变成一种体验。生命经验越丰富,越会发现我们所追求的快乐,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物化的需求罢了。现在我们视为值得追求的快乐,到了修为很高、经验很丰富之后,自然会发现那也没什么了不得。
我们早期认为物质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后来发现阅读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后来认为精神成就会带来快乐,但是一步步接触到最后,才发现这些快乐仍是匮乏感在作祟。所以到了某种程度的时候,我们快乐的需求就会平静下来。
当我们对快乐的需求越来越平静的时候,对痛苦的抗拒性就会减低,趋乐避苦的倾向也会越来越弱。最后苦乐一味,美丑一味,对错一味。深度的体验和学习,使得我们领悟到了这些道理。
现在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没有组成家庭的愿望,她们不结婚,却心甘情愿地介入别人的婚姻生活,说是为了爱情,也不需要获得什么,只想付出。现代心理学有很多类似的个案。这一类人的人格特质就是低自尊和欠缺自我价值感。她们不认为自己值得拥有全方位的关系,也不值得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男人或家庭。她们宁愿与别人分享伴侣,还美其名曰牺牲奉献。
但是,我们是透过观察和学理这样讲的。事实上,人和人的因缘有很错综复杂的因果业力。我们并不知道在这个三角关系里面,三个人在过去世是什么关系。而恰恰是这种我们不知道的关系,才令这一世形成了没办法控制的局面。这个问题不一定能拿科学的原理解释清楚。
佛家是讲缘分的,它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分分合合都是讲因缘的。这使得我们联想起现在很流行的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事实上是进入三昧大定后的必然现象。持续性地处在稳定的安祥状态,自然会形成所谓的心想事成。如果内心充满着欲望,有各种匮乏感,而认为自己可以达到,那只不过是在自欺和制造因果业力,跟真正的吸引力法则是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妄念使然。
缘分的问题非常错综复杂。业力占星学和深度占星学可以很精确详尽地说出,我们和重要关系人之间的细微因缘和所谓的因果律。
要么,就透过有宿命通的人去探索。如果不想仰赖别人,就可以运用这门知识系统来帮忙,就是所谓的两个人之间的星盘比对或是合盘。这两种系统都可以看出人与人深层的因果业力是什么。
从因然到实然
修行就是透过关系的镜子来认识自己,探索自己。如果我们在关系的互动过程里,还没完全成熟就去打坐修炼,那根本就是儿戏。在自我认识不够、内在欲求没有充分揭露的不成熟状态下去打坐,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而且很容易出现幻象。这类幻象会带给我们许多所谓的魔考。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认识自己,会慢慢透过对欲望的观察,把追求点一个个突破。我们执著的本来是房子、汽车、成就、名利、地位,突破之后便可能执著于内在气的一种更通畅的状态,或者执著于某种生命理想的达成,或是爱情的拥有。
这些执著的倾向透过不断地观察会越来越低,经络也自然会越来越通,如此便可达到肯·威尔伯所说的自然无念,而不是刻意修出来的无念。这时我们再进行深层的修持静坐,才不容易出差错。
修行是不断从因然回到实然,追求之心要越来越降低,要能够不断地安住在当下真实的情境里。当下的情境通常都是我们不满意的。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对当下永远都不满意。
包括我们站起来去喝一杯咖啡,就这么小的一个举动,也代表我们对当下不满意。所以我们的那种不断脱离当下,想进入到更理想状态的倾向,是全人类最大的障碍。
当我们觉性敏锐后,当我们发现自己内在的不完美和痛苦,觉得非常想要改变时,我们就要进行身心灵三个层次的观照。譬如我们的消化道里面有浊气,也就是有胃肠胀气的时候,是怎么都没办法安住当下的。
这就是生理性的层次,这种状态当然还是跟心理情绪的郁结有关,所以身心是一体的。人不能安住当下有很多原因,这当中当然也有别的原因,例如我们体内神经系统的传导物,钙、镁这些矿物质不够的话,心也不容易安静。
还有,一般人在胀气时往往打不出嗝儿来。你观察一下在日常生活里自动打嗝儿的情况多不多,答案是很少出现。为什么会这样?它源自于礼教的约束。在人面前打嗝儿是不礼貌的事,于是就把一部分的神经系统的本能作用压了下来,形成了一种惯性,就是不再打嗝儿了。
事实上,人们常说如果一个人可以打长嗝儿,放长屁,便可以算是修道高人了。因为他上下的管道已经畅通了。最近我了解到:其实肠胃道里的胀气和我们的营养素不足也有关,尤其是某种氨基酸和维他命C的缺乏。
有一位营养学博士,叫陈俊旭,他说在西方的自然疗法里面,其实是有方法可以治胀气的,这跟补充营养素有关。如果想把中焦这部分打通,饮食就不能复杂,而且量不能大,要少量多餐。然后你可能要找一段时间做快速呼吸以及深长的呼吸,或是吸了气之后闭气,再吐气。用这样的方式去调整,经络很快就能打通了。
目前内观法门很流行,但内观是不够完整的。内观很容易让人进入自我封闭式的觉知,所以要转为一种全观的训练。例如,在车子里的时候,也可以留意自己的呼吸,从头到脚的觉受,周遭所有的声响和人的状态。这样,你就不会进入一种自我孤立状态,而能永远不丧失和众生之间的联接。这一点很重要。
能观与所观不二
身心灵是三位一体的。本体能够使观察与被观察这两股作用力不再对立。我们的内在有一个能观的作用力,而我们在面对世界和面对自己的时候,往往也是被观的对象。我们内在的意识活动是被观之物的对象,外在环境里的人和事物也是被观的对象,我们永远有这个能够观照的作用力和被观的二元对立性。
只要有这种二元对立性,就代表我们的自我还没有安静下来。当我们很安静的时候,自我的系统不再蠢动时,能观的二元性才会消失,那一刹那就可以体察到什么是自由。
我有过在生活中自然进入实存感突然不见的经验。在日常生活里要想进入这种状态,最好是聆听,少说话。如果情况允许,你甚至可以一直不说话,专注在聆听的作用力上面。聆听的时候,既不想进入内容的认识、分析和研究,也不想插嘴或证实自己的聪慧。
心中没有任何欲求地观察周围的人,聆听周围人说话,你就会发现自我突然不实在了,其他人说的内容也不重要了。别人说的话,你会听成是交响乐团里的一个个乐器,此起彼伏地忽生忽灭,是一种非常美妙的状态。因此自我不再作用,是可以透过日常生活做到的。
如果一些内在深层的问题被揭露,比如说发现和父母的关系的投射,造成了两性相处中的一些不愉快,而使得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混乱,这时我们只能回来面对内心的这些早期种下的问题。每一种混乱的情绪都有一个源头可以找到,通常来讲,最深层的问题不外乎就是恐惧。
呈现出来的不管是愤怒也好,哀伤也好,幻灭也好,最底层的原因就是恐惧。而这股恐惧的能量,事实上就是让我们一直不断想要逃的原因,因为我们不愿意百分之百经历内在的恐惧能量。所以,当我们察觉到混乱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内在最深的恐惧是什么,然后调回头如实地去经历它,去揭露这个混乱的源头。
当这些议题被揭露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办法调回来跟这种匮乏感和不安感共处,而不去形成外在的要求、谴责等等,这个就是自己内修的重要部分。可是这样的内修还不够,还要进行沟通,因为对方的状态也可能有许多盲点。如果不对他的盲点进行深层了解的话,就仍然是片面性的认识。只是不断地自我修持还不够,沟通交流也要时常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