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9|回复: 0

静心体会下“存在本身的意义”

[复制链接]

3946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56
发表于 2023-1-12 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总那么忙,静心体会下“存在本身的意义”

01
从“行为模式”切换到“存在模式”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事”:赶着完成任务,一件事紧接着另一件事,不然就是几件事同时处理——试图在同一时间兼顾多项不同任务。


生活常常过得紧张不已,让我们极度渴望突破当下这个时刻,迅速迎来未来的某个美好时光。我们在白天核查待办事项,晚上累瘫了倒在床上,隔天早上又爬起来开始相似的一天,日复一日。


我们被人际间成长过速的期望所驱使,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它们随处可见,使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于是,本就紧张的生活如今更加恶化——如果这还能被称为“生活”的话。


稍不留神,我们很可能会变成“做事的人(human doing)”,而不再是“存在的人(human being)”,而且不再记得自己究竟是谁,为什么做出这种种行为。


现在,是正念登场的时候了。正念提醒我们,借由留意与觉察,我们可以将自身从行为模式(doing mode)切换到存在模式(being mode)。如此一来,行为从存在流出,它将变得更加完整和有效。而且,一旦我们安住在身体当中,安处于所拥有的唯一时刻——当下,也就逐渐止息了种种自我耗竭。


02
正念即是觉知

我对“正念”(Mindfulness)下的定义为:有意识地于每个当下,以不带评价的方式持续进行观照。


有时我还喜欢再加一句“仿佛你的生活全都靠它维系”,因为它的确有此重要性。


但严格来说,“正念”是当你有意识地于每个当下,以不带评判的方式,持续进行观照的时候所升起的。那所升起的,不是别的,就是觉知本身。


觉知是我们最熟悉的能力,可同时它又完全像个陌生人。所以,我们即将探索的也正是我们已经拥有的。不用到哪里去,不需求取什么,但我们的确需要开始学习如何才能在心识的另一领域定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态——心的存在模式。


03
与思想为友,而不是为其奴

我们谈到了通过增强专注力培养觉知的重要性,还谈到了此种能力可以平衡思维能量,但同时也要强调:思维本身并没有错。


思维能力是人类最神奇的特质之一。想一想那些科学、数学、哲学领域的伟大发现,它们全都是思维的结果;诗歌、文学、音乐,以及所有人类文明的卓越成就,都是思想的产物。这些全都经由心智诞生,尽是思想的果实。


只有当思想未被那广大的觉知场域所观照时,它才会狂飞暴走;当思想与失控的负面情绪相结合时,它必将引发巨大的痛苦,伤害自己与他人,乃至这个世界。


初学者在开始时就应了解:禅修要你与思维做朋友,无论心中生起什么,都在觉知中温柔地包容它们。禅修绝不是要赶跑你的想法,也不是要试图扭转它们。

禅修并不是教你什么都不想,也不是要你压制那些时而烦躁、时而振奋的念头。

若你试图压制它们,恐怕最终会以头痛收场。这实在不够聪明,你又怎能期望海上没有风浪?天气变化,海平面随之波动,这些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了。风平,浪即静,此时的海面有如镜面。在多数情况下,海上不免有波涛,碰上暴风还可能巨浪滔天,完全不再是海“平面”了。但是,即使海面已巨浪迭起,若你潜到30或40英尺之下,会发现那里根本没有巨浪,有的只是温和的波动。

我们的心也是一样。生活中的“天气模式”即是情绪、思维和经历,我们的心随之而动,然而却鲜少被察觉。我们会被自己的念头蒙蔽,把它们误认为事实真相,但不管念头示现怎样的狂乱之姿,其实无非是海平
面上的波浪。
换个角度看,整体的心深邃、广阔,本然地寂静平和,就好似那大海的深处。


04
别把思想太当真

不管我们在想什么,好事、坏事、美的、丑的,我们都不必把它太过个人化,以此苛求自己,一旦了解了这点,我们就向重拾生活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其实,我们不必太过相信头脑中的想法,甚至不要认为这些念头是“我们的”。念头不过就是念头,在觉知的场域中,它们只是来去匆匆的事件,有时可引发洞见,有时又会带来负担。它们究竟是生活的助力还是纷扰,全在于我们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不再无意识地将思想个人化,进而相信它编织的故事;当我们允许思想被觉知,甚至还产生了几分好奇:既然它们都是虚幻不实的,怎会具有如此威力?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可能超越思维的习性,当下如其所是地观照念头,保持了然于胸的觉知。

于是,至少在当下这一刻,我们自由了,在无常的现象世界里,做出更加清晰仁慈的行动。我们不再总是预设事情应该如何,而只是如其所是地纯然行动。


转自: 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4 14:52 , Processed in 0.04469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