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7|回复: 0

反省自己,是一个人变好的开始

[复制链接]

3946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56
发表于 2023-3-28 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反省自己,是一个人变好的开始

抱怨者自囚,自省者自强。

有人说,人有两个袋子。

胸前袋子里装着别人的缺陷,背后袋子里装着自己的缺陷。

我们只要一低头,就能对别人的缺点说得头头是道。

却往往不愿翻看背后的袋子反观自身。

人不能自省,一如笼中困兽,固步自封。

困兽是自己,铁笼也是自己。

欲破笼而出,应镜鉴自身。

01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圣人提出的观念,在时刻强调个人内在的道德自省。

人世熙攘,君子慎独。自省修身,就是修缮在自己。

北宋名臣范仲淹“夜寝必省日间之事”,他一生政绩斐然,文学成就突出。

历史上,能将各方面成就都做到范公这个地步的,极少。

自我审察和修整,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成败。

据说曾国藩有个弟弟叫曾国华,这个弟弟在几兄弟中文笔是最出彩的。

曾国藩也期待弟弟能有朝一日成为名家。

但是成功不易。

曾国华在科举中屡屡受挫,这令他心态一落千丈。

自此他喋喋不休,开始抱怨。

他抱怨遇不到伯乐,抱怨上苍没有降下好运,甚至抱怨妻子对自己没有多加管束。

在曾国华的反复埋怨中,曾国藩终于忍无可忍,批他:做得太少,牢骚太多。

与曾国华不同,曾国藩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天赋,却靠勤勉与自省,修缮自身德行,成为了一代名家,半个圣人。

抱怨者自囚,自省者自强。

越优秀的人,越有勇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责旁人,反问己身。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

正是因为智者遇事向内求解,能突破自己的局限,弥补自身不足,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02
《左传》中写道:“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无完人,谁都难免犯错。

如果人犯错后不知反思自身,只会让自己坠入深渊。

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个人,他早起习惯吃清淡的早饭。

某天清晨,他的妻子早起准备早饭时往粥里放了点盐。

他发现后,顿时怒上心头,对着妻子发火:“你不知道我早上不喜欢吃盐吗?”

他大声嚷嚷自己倒了胃口,责怨妻子根本不关心他。

妻子深觉委屈,与他争辩。

夫妻吵嚷中,孩子被吓哭,不慎把汤汁滴到了他的干净衣服上。

他正准备去拜访友人,衣服脏了,也没有可以替换的,愈加烦躁。

他继续抱怨,拿布擦拭污点。

怒火使人不再清明,出门好一会儿,他才发现没有带上给友人的赠礼,然而此时已来不及赶回家。

最终他两手空手拜访了友人。

与好友交谈间,好友觉得他一身躁郁,满腹牢骚,此番交流不欢而散。

最后,这人在回家途中又开始抱怨:

“这一天真是太糟糕了,怎么所有的倒霉事都轮到我头上了呢?”

然而这一天的源头,不过是早饭桌上一碗粥中的一点盐罢了。

他责怨妻子,抱怨上天,完全推诿了自身责任,只觉得是自己不幸,认为是气运不顺。

殊不知人的气运与自身调性息息相关。

《格言联壁》书中写:“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不苛责他人,遇事反省自己,才是修身养性的法门。

习惯抱怨的人,会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不能改善局面,还会持续沉沦。

自省其实也是一种自救:避免继续沉沦,终至无可救药。

03
古人言:“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从现在开始反省自己,也不晚。

春秋时,楚庄王在位三年,在政事上毫无作为,不喜听谏言,沉迷玩乐。

大臣对他说:我不进谏,就只给大王讲个故事。

于是他就讲了一只三年不飞不鸣,但会“一鸣惊人”的鸟儿。

楚庄王听出了言下之意,此后,他开始听政处事,提拔贤者,废退无能之人。

时人谓之:大器晚成。

楚庄王听完鸟儿的故事,知道反省自身,相信自己能够一鸣惊人,这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从今天开始自省,大器晚成亦不算晚。

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可以时光倒流,世界上一半的人都可以成为伟人。”

因为时光溯洄,人就有了十几年的时间去提前反省自身。

反省的时间越早,人就会更早地走上更为平和成功的道路。

人生百载,真正的清醒时间却不到半数,在这半数光阴里,我们要避免浑噩度日。

懂得自省,敢于自省,才能看到更清明的世界,获得自我升华。


没有一个成功者是以完全自负的姿态走完人生路。

若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就要从这一秒就开始修行自省。

自今日起,时时自省,事事自省,为自己设定一套“一日三省”的计划。

心有条理,修正不善之处,持之以恒,明日定胜今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自此一步一步,我们终将登上高峰,去迎接朝阳晨风。

到那时,世界看到的,也是在高处更为出色的“贤者”。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4 08:38 , Processed in 0.1105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