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4|回复: 0

成年人社交潜规则:只筛选,不教育

[复制链接]

3940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34
发表于 2023-3-31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年人社交潜规则:只筛选,不教育

生活中,有太多人总是喜欢苦口婆心地给别人讲道理、说利弊,希望对方能心领神会、虔诚悔改,但往往事与愿违。

说到底,除非人主动想要蜕变,不然任何外力都无法促使其改变。

有句话说的很对:“世上最难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才教得会。

经历半生才明白:成年人只筛选,不教育。

01
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总想改变别人。

心理学上有个“投射效应”,指的是:

人们总倾向认为别人的思维和习惯要和自己一致,如果不同,就想改造他人。

但人的三观和认知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想要改变自己尚且不易,何况是改变别人?

若执于一念,企图改造他人,无疑是自寻烦恼。

最近,朋友向我诉苦。

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负责人的他,年初招了位应届生小张。

本来他想找个有经验的人,但看小张名校毕业,在校表现不错,想着自己带一带,不出半年就可以上手。

可结果却啪啪打脸。

朋友希望小张尽快提升业务能力,平时多学习积累,就建议他把房子租在公司附近,省下来的通勤时间可以利用起来。

可他却说:“我不缺时间,再说公司附近的房租也贵一些”。

朋友一听,虽然不悦,但也能理解,毕竟刚毕业,确实缺钱。

后来,朋友发现小张总是干一些打字复印的杂活,就提醒他多研究业内优秀案例,便于学习。

对方却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刚入职,没啥工作经验,这些以后再干也不迟。”

再后来,朋友带他一起见客户,事先吩咐他收集客户资料。

可临到出发了他都没搞定,还振振有词:“网上查了没查到,等下当面问客户不就成了?”

朋友满怀信心想要培养小张,可他总是听不进劝告,固执己见。

半年过去了,小张的能力未见进步,朋友却被折腾得痛苦万分,陷入了深深的挫败感。

《人间值得》中写道:
千万不要尝试去改变一个人,那样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还会让自己处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我们常常以“为你好”的念头去纠正身边人,不仅徒劳无功,反而让自己陷入失望和痛苦。

很认可一句话:我们发自己的光就好,别强行给他人点灯。

一意孤行,想将对方塑造成自己喜欢的模样,生活只会冲突不断,满目疮痍。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强行改变别人。

02
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林语堂与妻子廖翠凤两人携手走过五十多年,感情羡煞旁人。

但其实,两人的生活习惯有诸多不同:

廖翠凤做事井井有条,林语堂却不喜束缚,洒脱任性。

廖翠凤每次出门前都会精心打扮,林语堂却厌烦这些繁文缛节。

吃饭时,廖翠凤总拣切得周正的鸡胸、鸡腿吃,而林语堂专挑翅膀儿、脖子吃。

有段时间,林语堂痴迷于发明一台中文打字机。

有次他在国外出差时,用所有的盘缠换回一个打印机模型。

廖翠凤得知后非常生气,认为他太任性,不顾家庭责任,随意花钱。

但林语堂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还得意地说:“我会写文章,花的钱会赚回来”。

时隔数十年,林语堂已出版了多本畅销书,收入不菲。

他重启打字机梦想,制作出一分钟可打50个字的“明快打字机”,但却花光积蓄、负债累累。

廖翠凤终于明白,想要改变林语堂实在太难了,不如改变自己,接纳现实,继续过日子。

此后,她不再提及此事,也不再干涉林语堂的生活。

就这样,两个人宽容以待、相互扶持,携手走完一生。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见思维不同、观念相左的人:

也许是有坏毛病的家人、也许是观点不一致的朋友、也许是性格和办事风格截然不同的工作伙伴......

改变别人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困难;改变自己看似很痛苦,实则更简单。

就像作家黄桐说的:

“费力去改变别人,不如先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

自己变了,我们的思维、逻辑和习惯也会跟着变,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会截然不同。

改变,往往就会在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

03
成年人只筛选,不教育。

苏轼和谢景温曾是好友,两人经常在一起论古道今,吟诗作赋。

一次,他们一起到郊外散步,两人相谈甚欢。

这时从树上掉下来一个黑影,打断了两人的谈话,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只受伤的小百灵鸟。

苏轼发现小鸟腿部有伤,欲捧起来为其治疗。

可谢景温抬腿就把小鸟踩死了,还一脸不屑地说:“兄长何必为了一只扫我们兴致的鸟浪费心力!”

苏轼内心五味杂陈,一言不发,全然没了郊游的兴趣。

而谢景温继续侃侃而谈,兴致盎然,完全忘却了刚才发生的事。

这次后,苏轼便不再与谢景温相交了。

有朋友不解,苏轼答道:“一个轻践生命,欺凌弱小的人,将来必定损人利己,不可深交。”

生活中,我们难免遇见三观不同、磁场各异的人。

与其费力改变,不如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筛选规则。

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道不同不相为谋。

有人曾问比尔·盖茨,“你们是怎么培养出这些优秀人才的?”

比尔·盖茨回答:

我们没有培养,人是由过去的环境和经历造就的,所以只能天成只能筛选。

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合适的人从人群中筛选出来,而不是把不合适的人教育好培养好。

每个人的发展时区和接受的考验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

志同道合,实属偶然;三观不同,才是常态。

你工作上精益求精,别人却敷衍塞责;

你喜欢广交朋友,别人却嗤之以鼻;

你希望质量为先,打造良好口碑,合作伙伴却认为利润第一,要降低生产成本。

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改造他人的欲望,别把自己的手,在别人的生活里伸得太长。

成年人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

“你不要有试图改变别人的念头,你能做的就是像太阳一样,只管发出你的光和你的热。”

我觉得苹果好吃,有一堆理由;你觉得香蕉好吃,也有道理。

没关系,我们谁也不用说服谁,互不打扰,各自独立。

改变别人是一种内耗,改变自己则是一种成长。

余生,愿你放下改变别人的执念,自我成全,但行好事,不渡他人。

作者:那涟
来源:帆书原樊登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2 12:06 , Processed in 0.06394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