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是降低对别人的期待
有这样一句话说: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期待越多,遗憾就越多,绝大多数崩溃也都是因为天不遂人愿,事不从我心。
可这世上多的是坎坷起伏,谁的生活又能一帆风顺呢?
所以总要去习惯,减少依赖,降低期待,控制敏感。
心态多几分顺其自然,反正更容易有意料之外的惊喜。
小品《什么是朋友》,从第一次看就觉得深刻又无奈。
小品中潘长江为人仗义,朋友每次有难他都鼎力相助。
妻子说:“你这样尽心尽力帮衬别人,可如果哪天你遭难了,人家未必就能真心实意帮你。”
潘长江却觉得不可能,于是夫妻俩做了个测试,他假装破产,给很要好的朋友打电话求助。
他先是打电话给老钱。
借100万的话刚说出口,对方就以信号差为由挂断。
再回拨时已经是冷冰冰的提示音:“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他又给有过命交情的老孙打电话,老孙却怼他说:“朋友间能不能别提钱!”
这个时候,潘长江苦心培养的徒弟小李登门拜访。
都说恩师如父,可一听说借钱,小李也是连连推脱,临走的时候竟连带来的礼物都拿走了。
得意时人情暖,穷途时世态凉。
别人的选择我们无法评判对错,但如果对别人抱有过高的期待,当落差出现的时候,受到心理伤害的只会是自己。
《增广贤文》有言:“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世如棋局局新。”
越长大就越明白,绝大多数人只在意你飞得高不高,真的没有几个人会真心在意你过得累不累。
人能顾好自己已是不易,对外再叠加期待,就是对自己的庸人自扰。
电视剧《平凡的荣耀》里,有一段情节特别现实。
公司正为一个项目发愁,吴恪之却发现那家公司的CEO恰恰就是自己初中时候的铁哥们儿。
他立刻跟领导保证说,这件事他来搞定。
吴恪之就去见了铁哥们儿焦圈。
对方的态度一如从前热切,他们笑着寒暄,吴恪之更加笃定了谈成合作的信心。
可他想说来意的时候,对方却先开口说这会儿忙,让他等一等。
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
等铁哥们儿再次回到会议厅,吴恪之忙将笔递过去,说道:“你在合同上签个字,合作就成啦……”
焦圈却没接笔,笑着说:“签合同,可不是儿戏啊!”
吴恪之想这也是人之常情,那就自己请客吃顿饭呗,席上再好好介绍介绍合作细节。
然而到了饭桌上,对方也只是一味地叫他喝酒,对合同的事避而不谈,就这样直到散场。
第二天,吴恪之收到了对方公司拒绝签约的消息,他打电话跟焦圈确认,得到的答复也依然是坚定地拒绝。
到那个时候,吴恪之才真正明白,自己高估了和对方的交情。
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以为交情好就能谈成事儿,以为关系铁就不会被拒绝。
最终却也只能是笑他人凉薄,笑自己荒唐。
就像书里说的:“ 要维系一段感情,期望越少越好;
若是没有任何期待,便能无条件地爱。”
所有关系都是这样的,高期待既是强求别人,更是束缚自己。
人情世故的成熟,往往就是从降低期待开始的。
有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过她和丈夫相处中发生的事。
恋爱的时候,她总希望对方能主动浪漫,期待收到口红、香水这类精致的礼物。
对方送的却都是诸如豆浆机、砂锅之类的实用品。
因为对方的“不解风情”,她常旁敲侧击希望对方能改变,还希望对方能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
可这样的强求没多久就直接导致了两个人矛盾爆发,彼此情绪都越来越消极。
她于是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最终她发现了问题症结所在:丈夫没有用她想要的方式去爱她,但这并不意味着丈夫不爱她。
有时候我们对越是亲密的人就越是苛求,也往往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期待值越高,就越想改变别人,到头来只能是自己心累,对方也委屈。
所以当这位心理咨询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她就不再为丈夫满足不了自己理想的感情状态而抱怨;
而是发自内心地感激对方的付出,认真经营彼此的关系。
也正因此,当有一天她收到丈夫送的鲜花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心里的惊喜,是远高于从前的。
对他人要求太多,就是折磨自己,没有期待,恰恰也就拥有了最好的期待。
如同廖一梅所说:“人对他人的需求越少,就会活得越自如安详。
没有人,哪怕他愿意,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唯一的办法,就是令自己适可而止。”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有段话说:“当你不再期待一个人来拯救你的时候,一段高质量的关系出现了。
同样也是当你对很多人很多事不抱期待的时候,反而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惊喜。”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凡事过犹不及,对外在的高期待,往往只会织成自缚的茧。
把期望值降低,是改变自己,而不再强求别人。
也唯有如此,遇见才真正成为一份礼物,所得所失,也都是一种成长。
减少依赖,降低期待,克制敏感,认真生活。
余生漫漫,记得把时间留给自己,要做一个容易满足、容易快乐的大人。
文 | 茶茶 · 主播 | 杨枪枪 来源 | 小茶夜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