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什么,就会被什么所困:解开卡住人生的三道“锁”
一个人就被卡在了一个地方,就像是一张坏掉的唱片,在那里没完没了的循环……
其实,可能稍微动一动,换一个地方,动人的旋律就可以继续下去,可是,如果他一直没有勇气动一动的话,就会一直在噪声中折磨自己,就像被一只无形之锁,死死的限制在了那个循环中。
感动于,也许是同一个人,在无限循环过很久以后,终于积累了足够的勇气,踏出了改变的那一步,然后他就会发现,原来舒适平静的生活其实就在隔层,而这一步之遥的努力,可能已经消耗了他几年的光阴来积累勇气,但是当他踏出那一步的时候,那一刹那间的平静满足却是无比动人。
往往,人性的柔弱与坚韧,是最打动人心的。
克莱恩曾说,人是会用痛苦来完善人生的。佛家也说,人生来是受苦的。这个痛苦,其实就是来自我们人类伟大而渺小这样的现实。
生命中的痛苦,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议题,也能看到很多人是被锁死在了相似的地方,锁住我们的,往往并不是现实的困难,而是我们与现实相处的方式。
痛苦一: “凡是跟我不一样的就是错的” 这是非常常见的一道锁。
对于成长早期就遇上很多挫折的人,他们往往会采用理想化自己的方式来对抗来自现实世界的威胁,他们简单的将自己归于正确,而其他所有的不同都归于错误,这样他们就不必面对事物的复杂性,就不必耐受“我并不是全能”的焦虑,他们就能从“正确”里感受到自己是安全和强大的。
他们在现实中有可能在某个方面非常有才华,这也正好支持了他对自己的全能幻想,对于“全能感”的强烈需要使他们对于其他人的“不同”产生强烈的抗拒。
因为他们内心那个分裂的世界里,暂时只能容纳“对与错”,“好与坏”的简单区分,当他们感受到他人有不同的想法时,他们内心会做一个划分:如果他是对的,那我就是错的了。
为了保护他们自己内心对于自己“好”的体验,他们往往会极力的去否定和贬低拥有不同想法的人。
在他的幻想中,只要“杀死”了对方的不同,自己就可以安全“活”下来。在生活中,他们会成为具有强烈攻击、控制、或贬低他人的人,当然,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大概率是不受欢迎的,他们的情感生活会非常困难。
大部分人可能会一生持续这样的方式,一生被锁死在自己对“真实”的恐惧中。
痛苦二: “如果我感受到了痛苦
那一定是来自这个世界对我的迫害”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了痛苦体验的过程,因为我们是一个有情感、有思想、有期待的物种,而所有的这些,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痛苦。
一个婴儿期待被妈妈完美照顾,但是妈妈可能会累、会病,也可能有时候错过婴儿发起的互动邀请,所以,婴儿会痛苦,因为他并不能得到来自母亲的完美照顾,但是,这不是这个世界在迫害他,而是妈妈本身的平凡决定了她没有能力提供完美的照顾。
这个婴儿从出生,到成年,要克服一道又一道的关卡,从绝对的依赖发展到独立,每一步的发展,都在克服重重困难,从醒来妈妈不在身边的绝望、身体不能自主的恐惧、学翻身学爬行时的无助、学走路时的挫折等等,都是他需要闯的关,而所有这些看得见的关卡背后,还有无数他内心世界的关卡在考验他。
一个人成年生活比较自如的基础是早年的闯关比较顺利,如果他比较幸运,在成长过程中养育者能够给予他比较好的抱持性回应,他就可以积累比较丰厚的心理资源帮助自己闯关,如果他成长的过程并不顺利,他可能就比较缺少耐受痛苦的心理空间。
当他自己无法处理内心的痛苦体验时,他可能就会将这些糟糕的体验归于外部对他的伤害。
比如一个啃老的年轻人可能并不能够反思自己对于“被照顾、被满足”的需要有什么不妥,而是将父母没有满足自己感受为父母对自己的伤害。
当一个人无法反思自己能为减轻自己的痛苦做些什么的时候,当他将一切痛苦的根源归结于外部的时候,他也会将自己推进绝望之中,因为事实上,没有谁能控制外部世界完全满足自己。
他会不断感受到没有被满足,也会不断积累失望与愤怒,他的痛苦也只会增加得越来越强烈。
痛苦三:无法忍受“失去”、“分离”、“独立”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出生时失去了子宫,断奶时失去了乳房,上学时失去了游戏童年,结婚时失去了单身......
对于丧失的处理是我们一生要做的功课,但是很多人其实是停留在对丧失的抗拒中的:
有的人可能以拒绝进入亲密来对抗对丧失亲密的恐惧,有的人可能抗拒任何现实分离的可能。
有的人完全无法忍受重要客体的不同生活方式或者想法,所有的“不一样”这种分离体验(另一个人不是他肚子里的虫)都会激活他的抗拒,他可能会用非常强烈的愤怒去控制对方与他保持一致,等等。
所有的这些对分离的恐惧与对抗,都会造成他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冲突,冲突之下,可能会加速对方离开他的行动。
“对改变的恐惧”;
“无法忍受内疚”;
“无法忍受‘问题’的存在”;
“无法耐受xxxx的焦虑”;
每个人无法耐受的东西、试图回避的东西,往往就会成为限制他自己的枷锁,害怕什么,就会被什么所困。
解开这些枷锁,别人能帮的忙是有限的,需要的是他自己有勇气去探索锁住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尝试放下对抗与逃避,尝试与所害怕的东西相处。
当他越有“相处”的勇气时,往往也会越多获得内心的自由。
转自:圆种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