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生命是可以经过修养而改变的
认识自己生命的能源,那就是认知科学的范围了,以自己的坚定意志,生命是可以经过修养而改变的。
现在的人类,我常说的,可怕的不是艾滋病,而是精神病,也叫做心理病。十九世纪对人类的威胁是肺病,二十世纪对人类的威胁是癌症。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二十世纪已经过去了,全球六十亿人口,死在癌症上到底有多少人?数字是不能全部形容的,事实上也没有那么可怕,是医学宣传得太厉害,人类才感觉害怕。
二十一世纪的最大威胁是精神病,尤其是电脑网络的发展,非常快,也非常可怕。这个发展下去不到十年,把人类都导引到幻想、精神病的世界;可是你阻止不了,什么教育、什么医疗都阻止不了。这是一个大问题,比战争还可怕,比什么氢弹、原子弹还可怕,诸位要做环保的,在这个地方要注意了。
但是人们对科技也是无法阻止的,科技发展必然会向前走,认识生命科学的教育还没有普及下去。照古老的希腊文化讲,借用柏拉图讲的,一个精神世界一个物理世界,这个二元世界的统一,要靠精神世界领导,才能自己统一。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回转来讲知性的问题。
人为什么有思想?人为什么有感情?这个感情、思想是一个来源吗?是二元论还是多元论?这个思想感情究竟是不是脑的作用?扩大一点讲,是唯心作用还是非唯心作用?这就是现在讲的新名词“认知科学”。
在上个世纪的欧洲,这个不叫做认知科学,而是叫理性的认知,康德的哲学也谈到这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不能推论下去,推论综合起来,会有更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再倒转来讨论。
白天的思想和夜里做梦有什么关系?梦,白天夜晚,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我们人的理性和情绪是什么样的关系?生命活着和睡眠这两个又是什么关系?我常常提醒人注意,我们人是怎么样睡着的?又怎么样醒来?大家都不知道。究竟是脑的部分睡着了,还是别的部分睡着了?也不知道。
第三个问题就是,人是怎么生来的。现在都说是基因的关系,但是在基因以前又是什么?宏观来讲,地球又是怎么来的?关于这些,有好几种讲法,现在都没有定论。
缩小范围来讲,我们的思想感情在白天有个知道的作用,这个知道的作用不属于思想哦!我们的思想情绪后面有个自然知道的东西,这个知道的东西并不是从思想出来的哦!
只要我们一睡醒了,或者一个婴儿才生出来,肚子饿了知道吃,难受了知道哭,这个“知道”不是思想哦!这个所谓的思想,分析起来大概有六个部分,第一个叫“根本心”,是我们自己动念要做一个事最初的动机。
我们这个根本心一作用的时候,同时伴随了一个功能,叫做“随行心”。
譬如我们看到一个好吃的东西,就想吃,那个是很本能的,这是“根本心”。但是这个东西我想吃,可不可以吃,不知道能不能吃,这个是跟着来的,这是“随行心”。
第三个心是连带着来的,当着这么多人不好意思,吃了怕人家笑话,心中起了很多差别的观念,这叫“伺察心”。
第四部分作用,也是同时来的,自己决定要吃,肯定要吃,叫做“确定心”。
第五是“总摄心”,把伺察差别意识,总归于根本心,而产生的行为,去吃。
第六“希求心”,然后吃了很好吃,想办法把它变成一个商品,使大家觉得好吃。
所以说我们这个思想,一秒钟同时有五六个部分在起作用。
但是从根本心一直到希求心的每个转动,自己都“知道”,这个“知道”很自然的,本来就在,也没有丢掉过、污染过。思想不是“知道”哦。思想与“知道”都是心的作用。
像诸位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做了那么多好事,都是这个知性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到了老年这些就没有了,而变痴呆了?一般说是脑神经毁坏啦,老啦,那是物质的作用,现在科学的探讨还是不彻底的,你不要完全相信。科学家是没有定论的,今天了解到这里,明天有新发现,就把昨天的推翻,对于衰老和死亡以前那个知性,根本就不认识……
知性问题与生命问题是领导我们思想最重要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我们人类可以用自己的修养认识他,不是靠物质文明,也不是靠机械认识。
——南怀瑾先生《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