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9|回复: 0

看谁都不顺眼,是你格局太小

[复制链接]

3946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056
发表于 2024-6-16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谁都不顺眼,是你格局太小

成大事者,必有度事之量,亦有容人之心。


知乎上有个问题:

“为什么有一部分人看谁都不顺眼,对什么事都看不惯?”

有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

“当你从20楼往下看时,看到的是良辰美景;

从2楼往下看,遍地都是垃圾。

人要是没有高度,心里装的都是偏见;

人若是没有格局,眼里只有鸡毛蒜皮。”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是见过多大的世面,而是容得下的人越来越多,看不惯的事越来越少。

反之,境界低的人,往往看什么都不顺眼。

01
格局小的人,眼中是非多。

钱钟书提到过一个很透彻的观点:

“偏激二字,本来相连。

我们别有所激,见解当然会另有所偏。”

细想来,的确如此。

人的思想如果开始走向某个极端,待人处世的方式也会充满戾气。

所谓思想,包含的不只是见识和思维,更多的是格局与高度。

自媒体人格总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多年前,他曾经遇到一个客户,他身家过亿,按理来说人生应该很惬意。

格总和他接触之后才发现,他的生活处处都不顺心。

有一次,格总和客户约定好日期签合同。

可是到了约定时间,客户迟迟没有现身。

格总跑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场所,终于在停车场找到了他。

原来是客户在停车场停车时,与人起争执,耽搁了时间。

当时他把车停在了两辆车中间,但是下车的时候有些不方便。

客户见状,旁若无人地骂出了声。

没想到,左边车上有人,听到他嘟囔,摇下车窗回怼了两句。

客户听完,一下子火冒三丈。

他站在停车场和人家对骂,差点还动起手来。

直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在场的人都好言相劝,客户才勉强消气。

事后,客户开始和格总谈项目。

原本说好的条款,到了签订合约的时候,客户又开始挑毛拣刺。

他坚持要按自己的想法签订合约,遭到格总拒绝后立马破口大骂。

无奈之下,格总停止与他合作。

后来,格总听说那位客户在和别家公司合作的过程中,仍旧是一副臭脸,恶名传遍了整个行业。

亦舒有句话说都很对:

每个人说另外一个人,道理总是一箩筐一箩筐,丈八的灯,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做人最忌讳的,莫过于自以为是,用自己的尺子去度量别人的人生,把别人的生活放在自己的天秤上称重。

凡事都想顺自己心意,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世间对与错,待人永远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终有一天会从虚假的“高处”跌落。

处世最难得的,莫过于保持清醒,深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以谦卑低调的态度,看待世间万物。

眼中无是非,看什么都顺眼,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景。

心宽且富足,懂得尊重不同,才能稳妥走完人生路。

02
格局大的人,心中怨念少。

钱锺书曾在书里写道:

“自省可以察人,观人亦资自知。

鸟之双翼,剪之双刃,缺一不可。”

走过半生渐渐明白:无论自省还是观人,其实都是审视内心、改变自我的过程。

有多少人,说起他人,字字句句都是不满;

说起自己,找不到一点错处;

说起生活,满腹怨念。

而真正有格局的人,待人接物大多都是平和且宽容的。

想起《人世间》中的几对夫妻,吃苦最多的是周秉昆和郑娟,最让人佩服的也是他们。

周家的哥哥姐姐常年忙于学业或事业,周秉昆和郑娟便扛起了周家的大事小事。

面对家人,他们任劳任怨。

面对朋友,他们雪中送炭。

悉心照料昏迷的周母,养大周蓉的女儿冯玥,帮朋友介绍工作,还借房子给他们住。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们总能先看到别人的难处,能多一分体谅,就能搭一把手。

于虹没有优惠购房资格,想让郑娟把房子让给自己。

虽然开始郑娟觉得于虹有点过分,但静下来想起的却都是于虹对自己的好,随后心甘情愿把房子过户给了于虹。

曹德宝和春燕听闻这个消息后,也想要套大房子,于是去找周秉昆,想让他帮忙向周秉义求情。

在遭到秉昆拒绝后,德宝瞬间翻脸,怨恨朋友不讲情义,气急之下写了举报信污蔑周秉义,多年老友反目成仇。

后来德宝和春燕意识到错误,想挽回这段友情,可秉昆还是忘不掉那些往事。

郑娟知道后劝道:

心里恨别人,伤的都是自个儿。

短短一句话,解开了秉昆的心结,也道清了做人最大的智慧。

人活一辈子,有太多时刻,宽容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正如《问题餐厅》里讲的那样:
“对别人温柔,就是对自己温柔;

去了解别人,就会了解自己;

爱上他人的笑容,自己也会绽放笑容。

人,要靠自己成就自己。”
成大事者,必有度事之量,亦有容人之心,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

03
弱者挑剔别人,强者修正自己。

钱锺书说:

“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

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用。”

人到中年,见识过世界的繁华后,更应该及时认清自己的位置。

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明白自己真正所求,清楚自己有何不足。

而不是一味地挑剔别人的错,逃避自己的过,处处看不惯,日日在埋怨。

知名法学教授罗翔曾讲过一段亲身经历。

他上大学的时候,睡眠状况不太好,不巧的是室友晚上睡觉总是打呼噜,让他十分厌烦,心里恨不得“掐死”他。

直到过了很久,罗翔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宿舍鼾声最大的那个人。

而那个他以为“打呼噜”的室友,其实是被自己的鼾声吵得睡不着,只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

最初和室友交谈时,他还不敢相信是自己的问题,经过其他人证实,他才恍然大悟。

从那之后,罗翔终于明白:

“人得走出自己的狭隘和自以为是,不能总是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

与其说,罗翔教授学识渊博,所以活得通透。

不如说,他认清了自身和现实的关系,所以人间清醒。

生活就是这样:未见全貌,谁也无法百分百确定他人对错,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

未知结果,谁也不能完全断定事情的真相,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无论大事小事,都别急着苛责他人,唯有静思己过,才能避免出错。

《乡村爱情》里有句很经典的台词:

“怎么你到哪儿,哪儿都大环境不好,你是破坏大环境的人啊。”

你的心是怎样的,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的,你的生活如何,取决于你自己。

弱者永远只会挑剔别人,强者一步一步修正自己。

学会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躬自省,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本事。

成熟,就是一个自我解剖的过程。

随着年龄渐增,把视角从别人的生活里移开,把目光从别人的缺点里收回,专注于自身,修好自己的课题。

让心里住进广阔,让灵魂足够丰盈,生命中总有源源不断的美好。

乐山凌云寺中挂着一幅对联: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
笑南笑北,笑来笑去,
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
观日观月,观上观下,
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人生到头来,不过是一段“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的修行。

见众生,得以窥见众生相,学会宽容;

见天地,感受伟大与渺小,懂得谦卑;

见自我,体会内心和本真,变得豁达。

终有一天,我们要学着放低姿态,去接纳这个世界的多样色彩,尊重别人的不同,欣赏他人的优秀。

不再目空一切,以谦逊的态度,走好当下每一步,过完余生每一天。

愿你目之所及,皆是风景,所到之处,皆有阳光。


作者:枳为橙
来源: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1-24 08:23 , Processed in 0.0337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