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回复: 0

无论和谁相处,都要学会“间歇性冷漠”

[复制链接]

3975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63
发表于 2024-7-1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心建议你:无论和谁相处,都要学会“间歇性冷漠”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转运”,突然成了今年各大热搜榜的关键词。

我很理解这种需求,也强烈感受到,因为生活的迅速变化,不确定性的增加,我们时常陷入摇摇欲坠的不安中:

被工作折磨得痛苦不堪,甚至出现了失眠、头痛等躯体反应,却不敢辞职,担心失业;

处在一段内耗式关系中,被另一半反复伤害,却无法果断离开,害怕承担后果;

考研或考公务员,努力了多次也没考上,陷入自我否定的痛苦中,却不甘心放弃……

在这种拧巴的状态下,精神内耗成了今年的“流行病”:

我明明很累,很想逃,很想说“我不要了”!

但我不敢,我不能,我做不到。

久了你会发现:你越内耗,事情就变得越不顺,就越觉得自己不幸。

而当你表现得什么都不在乎、不想要,主动远离和放弃的那一刻,反而觉得“人生爽翻了”。

所以,有书君想跟你说,不妨做个“冷漠”的人吧。

别误会,不是让你变得“无情无义”,而是当你很累很累的时候,允许自己远离一切消耗你的人和事,你会发现——

从你变“冷漠”的那一刻起,好运自然会来。

1、你不必照顾所有人的感受,冷漠对待他人是被允许的。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或者你就是这样的人:

闺蜜心情不好来诉苦,哪怕自己也一堆烦心事,还是心软地扮演倾听者和安慰者;

朋友约你吃饭逛街,哪怕自己已经累到宕机,还是硬拖着疲惫的身体出了门;

和同事、领导不熟,哪怕并不想和TA们交朋友,还是强迫自己参加各种“局”……

为了家人不失望,为了朋友不难堪,为了同事不扫兴,拼命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心声。

我想起很久之前,很多人都喜欢林志玲,觉得她永远在微笑,永远好脾气,是温柔体面、让人如沐春风的“高情商代表”。

唯独蔡康永很心疼她,他觉得林志玲“做人做得太累了”。

因为她永远先照顾别人的感受,做让大家都满意的人,不断消耗自己的能量。

如果你也身处这样的“人际内耗”,不妨学会用“间歇性冷漠”去摆脱。

这种冷漠并不是跟他人的情感断联,而是当你出现“共情疲劳”时,能勇敢地短暂逃离。

人的共情力和体力一样是有限的,处处照顾别人的感受会导致过度共情,人就容易变得疲惫。

“不想跟任何人说话”“不想充当别人的情绪出口”……

这些都是允许的,这是你自身的保护机制,能让你从消耗情绪的状态里抽离出来,重新积攒能量。

时刻提醒自己:“我的时间很宝贵,不要浪费在这些消耗自己的人和事上。”

记得有一期《向往的生活》里,一下来了9个新生代偶像,把黄磊吓坏了:
“确认过眼神,都是不认识的人。”

他礼貌性地打了声招呼就躲进厨房,直言:
“晚上你们玩游戏,今天我就早点睡”。

吃饭时他坦露了心声:
“你们这一大堆人来,我跟你们也不熟,我没必要跟不熟的人非得瞎扯。

所以你们进来跟我打招呼,我也没那么热情。”

有网友批评他“不会做人”,但我有不同的想法。

虽说场面有点尴尬,但在场的人都可以松口气,至少不必费尽心思去伪装、去讨好,彼此都能舒服自在些。

人有热情的时候,也会有“冷漠”的时候,这才是正常的情绪起伏。

当你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的压力,反而能维护自己的边界,让情绪进入恢复期,你们的关系也更健康、更长久。

保持“间歇性冷漠”吧,不必为此愧疚,这是你关照自己、好好生活的前提。

2、你不必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漠视外界的赞美才不会轻易被攻击。

蔡康永曾说:
“我鼓励大家成为冷淡的人。”

那时他在《Lens》杂志里还分享了一段故事: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27岁那年,因为电影《大白鲨》成了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导演。

美国《时代周刊》还给他做了一期特辑,这事换作任何一个人都值得炫耀一番。

可当杂志送到片场,斯皮尔伯格却没有接过去。

制片人很惊讶:
“整本都在讲你,怎么不看一下?”

斯皮尔伯格回答说:
“我现在如果相信他们对我的称赞,我接下来就会相信他们对我的攻击。

我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对你的赞美,才有能力不轻易被别人攻击。”

当你对自己的认可都来自于别人,TA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你都可能解读成:
“TA是不是不喜欢我?”

我这么说话会不会太幼稚?

TA的语气不太高兴,是不是对我不满意?”

即便什么都没做就觉得“心累”,因为你已经演了无数场内心戏,却始终无法由衷地相信自己。

心理学有个词叫FOPO(the fear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s):害怕别人的意见就困于他人的评价。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害怕外界负面的评价,而不敢离开糟糕的关系和环境;

为了外界的赞美,而给自己定了高不可攀的目标,不断苛责自己去达成。

当我们成为一个“冷漠”的人,就能漠视和警惕外界的赞美,把专注力拉回到自身。

为此,心理学家Micheal Gervais博士提出“要形成自己的个人哲学”。

如何做呢?

你可以常问自己这3个问题:

1、我达到最佳表现的时候,我的思想和行为背后隐藏的信念是什么?

2、哪些人的特征和品质跟我最契合,这些品质是什么?

3、我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可以形容自己的词呢?

这些问题可以帮你屏蔽别人的看法,更关注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特质。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连蔡康永也会训练自己:
“不要管人家到底把我看成什么样的人。”

因为我们得到的评价不可能都是好的,但我们可以去得到那部分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快乐。

3、你不必陷入内耗的漩涡里,请把你对别人的温暖还给自己。

实不相瞒,写到这里,我是有点难过的。

仿佛我们都习惯把热情给予别人,把悲伤留给自己。

紧张焦虑和自我攻击,成了最后的结局,哪怕什么也没做,也觉得疲惫不堪。

但你不是没有选择的,你完全可以对别人冷漠一点,把热情还给自己,多分一点心力给自己。

我很想和你聊聊彭磊,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新裤子的主唱,却不一定知道,他是娱乐圈的“拉黑狂魔”。

别人都是用微信认识大佬、广结善缘,他倒好,用来“拉黑好友”。

原则是:通讯录里每增加一个人,就要删除另一个人。

有次上《奇葩说6》,李诞“强行”加了他微信,他面露难色:
“徐峥已经被我拉黑了,要不下一个删掉宁浩或者陆川吧。”

下了节目,李诞想和他聊两句,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了。

很多人想要结识的人脉,在他眼里并不重要,加了不聊天也没交集的人,通通删掉,他说这样“清静”。

后来有媒体采访他:
“现在有向自己妥协吗?

比如之前会拒绝的事情,现在会接受吗?”

他说还是会习惯性拒绝:
“因为现在开始很多机会来了,大家希望消费你。”

他不想在更多的媒体上看到自己:
“这样开心,门一关,这世界都和我没关系。”

大概是因为,有了孩子之后,他更喜欢平静的居家生活:

开始对植物感兴趣,不再需要跟“损友”来往,不再浪费时间和感情在无聊的事情上。

我总是很喜欢看他的微博,他常跟一个叫彪子的朋友去爬山。

穿过安静的村庄、误入防空洞、在山谷中看溪水流过、在废弃的游乐场里瞧被遗弃的玩具……

专注自己的生活,一切都变得简单。

我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彭磊,但适度的冷漠能够让你——

不必处处照顾别人的情绪,因为你不再担心没顾及就被世界抛弃;

不必时刻满足别人的期待,因为你不再害怕自己不够优秀而不被爱。

当你开始在乎自己是不是真的快乐,才会认真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该往何处去。

别过分温暖别人,把热情还给自己。

你就能从内耗的空间里腾出一点地方,积攒自己的能量。

梁文道曾在《圆桌派》说过:
“最理想的人际关系,就像人跟猫的关系。

它跟你作伴但不干扰你,那种不去过分介入的“冷漠”,像是在维护彼此的界限和空间。”

当你跟所有烂人和烂事都保持距离,即使内耗也能及时止损。

原本消耗过多的情绪也逐渐恢复,并积存为高能量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时,我想这才是“转运”的开始吧!

请记住,适度地冷漠别人才能真正地温暖自己。

你将拥有更多时间关心你爱的人,做你爱做的事。

长此以往你会发觉,你的人格内核不再被外界干扰而剧烈晃荡。

因为你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必做到事事热情、人人欢喜。

最后想分享一句来自日剧《凪的新生活》里的台词,我每次看到都很解压:
“我不想再读空气看脸色,我想空气根本就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呼吸的。”

多爱自己一点,世界才会爱你多一点。

祝福你,也祝福我,世界和我爱着你。


文 | 林大发 · 主播 | 依米
来源 | 壹心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4-12-4 03:27 , Processed in 0.0511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