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回复: 0

修行的顶尖玩家,都是拆雷的高手

[复制链接]

4222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062
发表于 2025-2-16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行的顶尖玩家,都是拆雷的高手!

我发现在人际关系中,把指责的沟通方式作为主旋律的人不胜枚举。这真是耽误修行进度的一种禁制,是把人牢牢困在固有模式里的一种枷锁。

为什么这么说,咱深入了解一下指责的机制你就明了了。指责型沟通,经常展现出来的行为是:攻击(命令、评判、找错挑刺、独裁、威胁、愤怒责骂、推诿等)

指责者就像站在制高点的"高位者",伸出一只手指向别人,训斥和审判着他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说出来的话,往往是过度夸大、歪曲事实和添油加醋的。

比如明明只是失误一次做错事,指责者就会放大成:你每次都这样,从没做对过一件事,你太糟糕了。再比如:要求你做不想做的事,你拒绝了没配合。

指责者会马上应激破防,认为你忤逆了TA让TA生气了。然后就把这一切算在你头上说都是你的错,如果不是因为你Ta就不会这样,都是你害的…

指责者的内核,是极其不稳定的,因为支撑他们如此张牙舞爪的重心,是深深的低价值感。他们不愿意面对,也不想承认这个现实。

因此,为了不让别人看透,也为了不让自己感觉到无助(孤立无援),于是发展出了一种保护色,就是让别人感觉自己强大/强势。

用的方式就是,控制。把焦点放在改造他人,放在期待他人为自己的需要负责买单上,他们潜意识觉得,只有让别人乖乖听话。

只有让别人服从、满足自己,自己才会有价值/有成就感。也就是说,他们安全感和力量感的来源是外界。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别人。

所以他们缺乏同理心,看不到别人的感受,更不会照顾他人的需求,更多的是索取。这就是为什么和指责型的人相处,会感到压抑,感到被剥夺和愤怒的原因。

当然,这里的指责者,形容的是那一类自恋程度比较高的人。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多少都会有指责的一面,只是程度高低不一样罢了。

这里的区分,不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攻击的武器拿来评判别人。而是为了更了解自己或身边人的模式,然后找到自己误区的部分修正,实现生命进阶的飞跃。

指责者的内在感受:

指责者经常会被"悲伤、愤怒、挫败、不信任、不满、害怕失去控制、孤独空洞"的感觉包围。这里深层的动因是,背后有很多的期待。

比如就像小孩子饿了有需求了一样,他们通过哭闹撒泼打滚的方式,来向这个世界宣告:请你看看我,请你关注我。请你给我我想要的理解和照顾…

但很可悲的是,他们的暴力表达方式注定会让他们失望,因为没有一个正常人喜欢被压榨。这也造就了指责者被孤立,没办法和任何人建立深度关系。

也没有办法享受顶级的喜悦,经常沉浸在被愤怒和挫折奴役,被受害者心理茶毒的世界里。所以我开头说这种状态阻碍修行。修行想要有所建树这一关必须破掉。

修行的顶尖玩家,都是拆雷的高手!

什么是雷,这里指的是暗藏在我们内在的定时炸弹,不处理随时可能会被触缘引爆炸伤自己。从佛的角度来说,就是未被觉察到的恶业。

而修行,在我看来就是就是借助任何发生了恶业,把恶业转为善业,让自己的人生由痛苦驱动走向美好驱动,从而获得大自在,圆满的境界。

而今天说的,过度使用指责型沟通就是一个雷。我们需要拆掉它,不要让它成为阻碍。具体怎么拆呢。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

其实我一直觉得,敢承认错误并修正的人就是能认清自己的人。哪怕过去真的做了很多恶,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阴暗面。

可怕的是一直把自己的课题推给别人负责拿外界的人事物当挡箭牌。我在十来岁的时候就会这样啊,总觉得所有的苦,都是老天爷的刻意针对。

认为都是因为家人忽略我,我才会如此自我封闭。当后来意识到原来这一切都是我自导自演,意识到原来这是不自爱所产生的匮乏感,然后误以为是所有人欠自己的

所以心安理得的指责着别人。呵…说实话看到自己这一面的时候,是真窒息真羞愧啊,相当的自惭形秽。但有意思的是,生命恰好就在这个节骨眼发生转机。

也就走到了第二步:击穿这个转机只有坚定修心修行,且迎难而上的人才能抓住。因为很多人就卡死在了第一步,比如由于看见自己需要做的功课太多。

由于看见自己要修正的误区太多,所以加深了恐惧,加深了不愿意面对改进的执念。那么就会无限的循环在指责者的视角里,反复体验一团糟的命格。

而认清之后的负责,才是真正的抓住了机遇,这也正是击穿的核心所在。比如:当我认清了我居然如此无知的,把自己的期待寄托在别人身上。

认清了我原来如此没脸没皮的逃避自己的课题,并把甩锅模式玩得如火纯情的时候。我开始醍醐灌顶,开始找到问题的症结,开始逆向思维了。

于是我拿回了一些力量,并启动击穿动作。比如:一旦意识到自己在指责,我会先思考,我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我的期待是什么。

举个例子:我有时候会指责我爸啰嗦,然后甩脸色无视他。但有了觉知之后,发现我其实想表达的是:爹地我现在很疲惫暂时不想交流,请给我一些空间。

这就是我的期待,也是客观且恰当的表达。当我能清晰且具体的表达自己,并为自己的需求负责的时候。神奇的是我对他没有怨了。

往后更多考虑的是,我如何能在照顾好自己感受和需要的前提下,也不让对方难堪,达成一种双赢的局面。这不一步步修炼下来,还真就做到了。抱怨和指责被深深的理解和包容取而代之,雷被拆掉啦!

原创 共振你的灵 共振你的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5-2-22 22:30 , Processed in 0.0345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