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8|回复: 0

觉察,是一切幸福的开始

[复制链接]

4325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447
发表于 2025-3-31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觉察,是一切幸福的开始

《小王子》一书中有段非常经典的话:

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最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每天的生活中,都会有无数光芒与色彩涌入我们的眼眶。

而这却并不意味着我们真正看见了世界的样貌,觉察到了万物的本质。

人到中年,真正智慧的人,都拥有发自内心的觉察力。

用心体悟,接纳现实,宽容命运。

既看见心底的明暗,又洞察身旁的黑白。

如此人生,方能见自己、见生活、见众生,收获长久的幸福。

01、不过度负责,谁的事就该谁来做

作家张德芬曾说:

“人生的修炼,首先就是要打破惯性,时时刻刻在当下觉察自己。”

有时,我们会感到自己的内心混乱如麻,看不清,也理不明。

这时就需要我们从自身狭隘中解离,站在旁观者视角去觉察内心的变化。

安静地观察,具有惊人的力量。

看见情绪,看见每一次念头,不执着、不强迫。

回溯、获悉、发掘、接纳,最终便能与之和谐共处。

美国插画师凯特·艾伦从小就是一个极易紧张,内心充满焦虑的人。

艾伦时常感觉自己心中有着数不清的纠缠与冲突。

而自己越想清除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反倒愈演愈烈。

在24岁那年,艾伦被确诊为“广泛性焦虑症”,严重的病情迫使艾伦重新思考对策。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艾伦逐渐意识到:观察自己的内心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于是,艾伦尝试通过写日记与内心对话。

她发觉,自己心中的很多念头其实根本不是事实。

而当自己静静地观察它们时,这些念头也就自然地烟消云散。

而另一些念头其实代表着自己一直被压抑的需求。

看见它们,也让艾伦终于知道该做些什么去爱护自己。

觉察力让艾伦渐渐走出阴影,重新回归生活。

最终,这份源于觉察的“内在和谐”,更是帮助艾伦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治愈系画家。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

“若是无法觉察内在的情境,它们就会变成外在的命运。”

面对越来越差的心情,越来越混乱的头脑,向外寻求拯救往往于事无补。

向内看,向心底探察,才是真正的救赎之路。

学会不带偏见地觉察当下的思想,面对它,理解它,接纳它。

写下来,说出来,或者只是静静地感受。

如此,我们才能以从容之姿卸下重担,以和谐的内在迎接繁复的生活。

02、不过度在意,保护好自己的能量

作家亦舒曾说:

“快乐是要去找的,很少有天生幸福的人。”

上班路上的花草,家中窗户映入的景色,公司里同事的微笑……

我们会经历这一切,却不一定能真正感受到它们。

幸福并不是一种事件或结局,而是一种发现、感知身边美好的能力。

我们的目之所及,其实处处蕴藏着幸福的机遇。

一个能从平凡生活中觉察到惊喜的人,终将拥有更加丰盈、幸福的人生。

意大利高分电影《托斯卡纳艳阳下》的女主角弗朗西斯曾有过多次失败的感情经历。

尽管身处优美的田园风光,弗朗西斯却感觉自己的身边只有灰暗。

痛苦的回忆,让弗朗西斯终日浑浑噩噩,抱怨幸福为何离自己如此遥远。

再又一次发现喜欢的人另有新欢后,极端痛苦让弗朗西斯终于意识到:

幸福也许并不在遥远的某个人身上,而是在自己的身边。

于是,弗朗西斯尝试结识新邻居,联络许久未见的闺蜜,并用文字描绘一直在自己眼前却总被忽略的鲜花与海岸。

小小的改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弗朗西斯发现,自己的生活原来处处充满不起眼的奇迹。

身旁挚友荡去了孤独,眼前风景驱散了阴霾。

最终,弗朗西斯靠着对生活中细微美好的觉察,在自己的小屋里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也收获了不会离去的幸福。

作家毛姆曾说:

一个人能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它怎么样。

真正支撑住我们生活的从来不是宏大的冒险经历,而是日常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一个开窍的人,懂得在生活细微处觉察,在柴米油盐里打造诗意。

余生,请做一个发现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吧!

带上彩色滤镜去观察生活中的角落,生活也终会回馈给你无数的小美好、小确幸。

03、不过度较真,节省情绪价值

作家亦舒曾说:

“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这世上,没有人的生活能够总是一帆风顺。

每个人其实都在咬着牙,艰难应对着自己面前的挑战。

而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心中永远藏着一份慈悲。

他们能够觉察到他人的难处,播撒善意,不让他人难堪。

觉察他人的难处,并不意味着无底线地原谅,更不是纵容他人伤害自己。

而是学会开阔心胸,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理解他人藏在身后的脆弱与晦暗。

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阿泽就是一个能够觉察到他人难处,善待他人的人。

阿泽的好朋友德善因为曾经在卫生间被人骚扰过,所以对独自一人去卫生间感到恐惧。

在朋友聚会中,当德善想去卫生间时,她其实非常想要有人陪伴自己,却碍于自尊无法表达。

而阿泽却总能敏锐地察觉到德善的尴尬。

他没有戳破德善的心思,只是说自己刚好想要抽烟,就在卫生间门外站会儿,让德善做自己的事。

正是这样小小的举动,避免了德善的尴尬,不动声色地温暖了对方的心。

日后德善也主动尝试做些什么去回报阿泽,互相的善意,让他们之间的羁绊越来越牢固。

作家米兰·昆德拉曾说: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拓展自我、走出自我,以及理解和帮助他人的能力。”

能够以慈悲的视角,觉察到他人的不易,是觉察的最高阶段。

家人、朋友之间多一份对彼此的觉察,好多问题其实就迎刃而解。

觉察别人的难处,宽以待人,不仅是将温情给予他人,说到底也是为自己的未来多铺了一条路。

越是高层次的人越明白:放下对他人的埋怨与敌视,其实也是在放过自己。

让自己的心少几分秽浊,便能多几分纯净与轻盈。

04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重塑心灵》一书中写道:

觉察就是“没有任何努力”,觉察就是‘对实际是什么’没有扭曲的感知。

觉察其实就是感受到事物本来样貌,不妄加评判,不强施干预,而顺其自然的能力。

平静地觉察自己的内心起伏,才真正见自己。

好奇地觉察生活的细微美好,就自然见生活。

宽容地觉察他人的难言之隐,便可谓见众生。

世间诸事纷繁嘈杂,心清如水,目光如炬者,自能活出自己的明媚与辽阔!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可以见自己、见生活、见众生的人!

作者 | 帆书 · 小柒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5-4-2 03:30 , Processed in 0.0409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