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焦虑自然消失
全民焦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
父母为儿女焦虑,儿女为学业焦虑;
老板为企业焦虑,员工为业绩焦虑;
丈夫为家庭财富焦虑,妻子为婚姻关系焦虑……
现实中很多人拼命让自己优秀,时刻又担心错过什么。他们想摆脱焦虑,最后却掉进越努力越焦虑的怪圈。
那么,让我们如此焦虑的根源是什么?究竟怎样才能不焦虑?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焦虑的背后,归根到底都指向同一个问题:焦虑者从未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他们没有接纳自己。
心灵无法追赶上脚步,所以走得越快,错得越多。
不接纳自己的人,总能数出自己身上一大堆“问题”:
对自己的习惯不满意,想要自己更高效,早睡早起,作息规律,有长远的学习计划;
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希望自己再瘦一点高一点,眼睛再大一点,皮肤再白一点;
对自己性格不满意,最好活泼外向,乐观积极,在人群中有号召力、受到欢迎......
不接纳自己的人,在人生的选择面前,常常纠结迷茫,选错方向;
不接纳自己的人,只能不断地向外寻觅,弥补内心的空洞;
不接纳自己的人,特别渴望别人的认可和物质满足,以此提高安全感和自信心。
不接纳自己的人,懂了很多道理,却唯独不懂自己。
因为不接纳自己,他们不断向外寻找存在感和价值感,但来自外在的心理补给是流动的,不确定的。
所以,依托于外界的力量来源,工作、生活、社交、情感,任何一方面哪怕一件小事的压力,都能轻易打乱他们的心理节奏,让他们担心害怕,焦虑也随影而行。
我的来访者,是一位销售精英,刚升职就遇上一大堆让他无比焦虑的问题。
为了完成业绩,他亲自上阵销售,却被领导误会只顾自己不顾团队;
加班越多,太太的抱怨也越多,两人吵架不断,他陷入了整晚整晚的失眠……
我问他:“如果超额完成业绩,你最想谁看到?”。
他愣住了。想了好久才说:“我爸爸……”。
原来,他从小一直活在爸爸的打击和否定里,一直想努力证明自己给爸爸看。
职位的提升,让他不仅没有变自信,反而更加担忧和怀疑自己。
不接纳自我的人,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犯错,认为出错或失败的自己很差劲;
他们要求自己面面俱到,见不得自己不上进、不完美的样子;
他们每天逼着自己“赶路”,强行做很多超支的事情;
他们急切地想要变得更好,想要一步到位,完美地处理好一切,但越是这样,反而越焦虑。
越想要变得更好,越没办法专注在当下,甚至对开始讨厌自己,讨厌这种“努力”。
又因为潜意识抗拒这种无休止的上进感,因此立下的目标更多,更加完成不了,挫败感更强烈。
最后他们发现,更多的努力,并没有让他们成为更理想的自己,相反,不断透支自己,离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人生变得焦灼失控。
他们常常越努力越焦虑,越焦虑越迷茫,时刻担心错过和失去些什么、担心未来会怎样……
他们完全不需要别人施压,自己已经被自己制造的焦虑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心理学大师霍尼说:一个人要想真正成长,必须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时,又有所追求。
不焦虑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处理好跟自己的关系。
接纳自己,能让你在奔忙和追求的时候找到确定感,让你不再恐慌和迷茫;
能在人生关键节点做出真正对的选择,能让你生活得更好一些。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解决好了与自己的关系,你的焦虑将会随风而去。
转自:北极星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