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回复: 0

从无杂物到无杂念

[复制链接]

4384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670
发表于 2025-4-2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无杂物到无杂念丨简朴生活中的真趣在哪?

快乐不等于拥有一切
幸福不等于尽享荣华
简朴生活亦大有真趣

昔日,我们生活的主题是多
或许当下是一个时机
我们可以好好谈一谈
从少的角度,如何生活的更好?

01
快乐不是拥有更多

当下时代的人群中,出现了许多向往“简朴生活”的个体,这是为什么呢?究竟什么才是简朴生活?

简朴生活是自愿放弃名利的追求、物质的欲望、都市现代文明的方便与舒适;节制饮食,注意健康,惜物惜福,物尽其用。

简朴生活是情愿地接受一些劳累与麻烦,激发潜能与创意放弃多少,可没有一定的标准与方式,只是一个方向,不同的程度各按自己的自由意愿去选择。

这种自愿与情愿是心甘的,所以就不会觉得辛苦。如果在这种心情下生活,再加上一点用心和耐心,每一生活点滴细节,就可以成为一种修行的内容,这种积极正向的修行就会结出快乐的果实,而且由修行还可以提升到修心修灵的最高境界,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平安和喜乐。

因为这是经过深刻反省和思考才决定选择的生活方式,所以也是心甘情愿、无拘无束的,因此也享受到这种生活所带来的自由和乐趣。

拥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吃进肚子里的食物,穿在身上的衣服,挂在身上的饰物,拿在手中的钞票,放在家里的家具用品,车库里的汽车,存在银行的钱财,保险箱里的珠宝;观赏过一场电影,听过一曲音乐,参观过一次展览,看过一本书,经历过一次旅行等等。

这些都可以说是拥有,有些是具体的物质,有些是象征的代替品,有些是印象记忆,有些是抽象虚无的东西;就时间来说,有些长久,有些短暂。

皇宫、博物馆的文化、艺术、宝藏你可以去欣赏,享受,但不可能拥有。大地、自然、风景你都可以去欣赏,享受,但更不可能拥有。欣赏是愉快的,欣赏之后是享受的,欣赏、享受之后都不必拥有了。

于是我进一步想,何必要拥有呢?更不必花钱去买,只要逛一次珠宝店,那些珠宝、钻石都已进入了我的眼睛,进了我的记忆里,不必买已得到了。我也看过别人挂在身上的珍宝,达官贵人也好,女皇夫人也好,那珍宝的光辉印象就成了我的,只是东西仍在他们身上,由他们保管而已。

其实,拥有可有可无——看见就有了,放下就无我和那买钻石的人一样地拥有或不拥有,但我已放下了。

大自然有更多美景是宝贝,现在有摄影机、电视可以将它们送到你面前来欣赏,当然这有点虚幻,但总是给了你一个美好的印象。如果你想实际点,就可以跑到大自然、风景、山岳、河流、海洋面前亲近一番,加深印象。毕竟你无法永远与它们共存,只能一时同在,共享同乐,所以也无法拥有它们。无法放入口袋的拥有,却可以放在脑袋里、心里拥有,这不会改变它们,只会改变你自己,你会得到更多的快乐与自由。

有人花百万千万买珠宝来把玩,真正的宝贝是无法把玩的,高山、大海如何把玩?故宫的宝物如何把玩?也禁止把玩。只有次等珠宝才可以买回家把玩,但也是一时而已,就要放到保险箱里,不然就怕遭偷窃而忧心,反而不安不乐。

所以,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拥有的少,也是需要的少,更好是不拥有不需要,而且拥有愈少,就愈自由、快乐、平安,不必挂虑,不必担心,不怕人偷人抢,不必放保险箱,都在心里了。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所拥有的都带不走的道理,但是仍然需要修炼,需要领悟才做得到。
——《愈少愈自由》/ 区纪复

02
从无杂物,到无杂念

没有杂物,没有杂念,于是便为美的诞生腾出了空间。

每当你眨一下眼睛的时候,全世界就有数千部手机、数千台电脑、以及成千上万的衣物用品被运往垃圾站。这些物品并不是因为丧失了使用功能被丢弃,而是因为企业发布了更新的版本来替代它。

这些新的版本,不过是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编造的一些故事,并用各种现代传播方式哄着消费者为它买单。而这些所谓更新更好的东西,用不了多久,也会变成垃圾车上的昨日黄花。

那么,消费者获得的是什么呢?生活品质的真正提升?还是时尚体面的炫耀资本?是内心愉悦的温和享受?还是无穷无尽的购买欲望?是品位?是质地?是需要?是自我个性的表达?还是泡沫?是快餐?是追风?是人云亦云的不甘落后?

物质的泛滥涉及的不仅是环保问题,还有我们的心灵问题。广告奴役与催化着我们的购买欲,购入我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为此,我们拼命工作。用100个小时的加班换来一只驴牌包包,然后再用更多的时间去换取钻石项链、豪华小车,也许只是为了广告里的一句宣传词。

比如,当钻石还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的时候,人们生活得也很好。后来,经过某家钻石公司的洗脑,说钻石是爱情的代言,于是我们的生活目标中多了一项:钻石。

后来的后来,当越来越多的行业给人们洗脑,我们的生活目标开始变得无比庞大,包括服装、手机、香水、数码、小车、美容按摩、星级酒店、到此一游。唯独少了:理想。

在物质的层面上我们知道自己要这个要那个,什么都要。而一旦回归到本质的层面,却一片茫然。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观念和时间观念一无所知,我们对周遭的感知力日益减弱,有时候甚至还不如一只小猫。

这一切全赖于物质的异化。我们用生命和时间换取着并无意义的工业化复制品,而这些复制品全变成了负担,因为我们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收拾、使用、打理这些复制品。当我们抱怨被生活的琐事埋没的时候,也许正是被自己的物品埋没了。这便是物对人的异化。

03
心灵也需要环保

台湾作家舒国治,至今租房,家里甚至没有冷气和电视机。这在一般人看来实在是颇为寒酸,但却是舒国治幸福生活的基础。他白天在高档酒店里和朋友喝着昂贵的葡萄酒,晚上在干净的房间里美美地入睡。没有多余的东西打扰。走路、吃饭、喝茶,实在是惬意。把自己从外物中解放出来,于是培养了丰硕的内心。他的这种生活理念,于是成了台湾文艺青年争相效仿的时尚。

除了在物质领域,我们需要将自己从无穷无尽的物品中解放出来;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精简自己的生活,从无穷无尽的欲望中解放出来。现代人没有太多的兴趣爱好(如果上网看电视购物聚会吃饭都能算兴趣爱好的话我就无语了),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们的时间除了用在加班赚钱和逛街花钱之外,全都耗在了开心微博肥皂剧上面。关了电脑,闭上眼睛,顿觉人生虚无。

只有在偏远的乡村,还能见到各种民间艺术带给生活的乐趣,那是一种可以细细品味的乐趣,那是一种可以与生命共长、与时间共舞的乐趣。而在都市,书法诗歌舞蹈美术,全都变成了少数人的专利,或是曾经拥有的过往。

不仅是艺术,我们的理想,曾经的追求,全都败给了现代性。现代性催生了欲望,挤压了宁静自在的内心。我们染上了各种瘾,上网成瘾、游戏成瘾、购物成瘾、看电视成瘾。如果有人,没有以上种种的瘾,他该多么自在啊,能够专注于做自认为重要的事情,比如种花养鱼、比如研究摄影、比如专心创业,他的每一分钟都活得其所,不会感到人生蹉跎。

然而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如此境界,因而生活杂乱无章。一会儿跳跳舞,一会儿学学小提琴,一会儿去教堂听弥撒,一会儿又跟人家烧香拜佛去了。欲望无穷无尽,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没有时间做。回想起来,觉得自己若有所失。

因此,不妨放下所有的事情,让生活回归空白,在没有任何事情干扰的情况下,我们的内心会显现出来,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以及这一生要如何度过如此,才能遵从我们的内心,随心所欲地生活。把我们从各种压迫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好地生活。


转自:心灯点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5-4-27 20:23 , Processed in 0.0537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