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回复: 0

‘不二’的目光,终极自由

[复制链接]

4404

主题

3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744
发表于 2025-5-4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二’的目光,终极自由

多多:人们往往陷入一种思维定式,倾向于恐惧并聚焦于自己所不想要的状态,而不是聚焦于自己想要的状态,我们似乎天生就习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上。就像父母总对孩子说"上课千万别走神啊",结果孩子反而更容易分心;减肥的人天天提醒自己"不能吃甜食",结果对蛋糕和甜食的渴望越来越大。这种思维模式就像在泥潭里挣扎,越是用力,陷得越深。

我们的思维似乎对负面信息有着更为敏锐的感知与反应。头脑想着"千万别紧张",身体反而绷得更紧。这种源自本能的防御机制,在远古时代或许有助于我们规避危险,但在现代生活中,却常常让我们把能量耗费在聚焦自己不喜欢的状态上, 赛斯的智慧告诉我们,你们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我们越是抗拒某种状态,就越是在强化它的存在感。

大东: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

多多:这源自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我们构建了一个充满对立的世界。这是源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我们创造了一个对立的世界,当我们把这个世界分割成”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我“和”非我“....并且在潜意识中认为要排斥自己不想要的,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这种矛盾就产生了,却忘记了,这只是一个思维的游戏。

就像有人相信"只有战胜贫穷才能变得富有",或是"必须彻底消灭疾病才能拥有健康"。这种看似合理的逻辑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微妙的思维陷阱。当你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抗贫穷时,实际上是在不断强化 "贫穷"这个概念在你意识中的存在感,就像在噩梦中拼命逃跑,反而让追赶你的怪物显得更加真实。每一次你专注于"我不想要匮乏", 你向宇宙发送却是匮乏的频率。这种排斥行为无意中强化了"匮乏"与"丰盛"必须对立存在的幻觉,真正的转变始于意识到:丰盛不需要通过对抗匮乏来证明自己,就像阳光不需要战胜黑暗才能存在,它只需要自然地照耀。

大东:能解释得透彻一点吗?

多多:一切万有本是一体的,这种二分法不过是一种幻象,就像用刀在水面轻轻一划,虽看似分隔为两个部分,实则水依然是水。思维习惯于分别执着。当我们用"我"和"非我"的标尺衡量一切时,分裂就产生了。

二元分裂的思维,就像我们看浪花时,执着于区分"高浪"和"低浪",以为必须排斥‘低浪’才能得到‘高浪’。其实浪起浪落都是海水自然律动的展现,不需要对抗任何一方。真正的智慧是既欣赏浪花的千姿百态,又能深刻地领悟到它们的本质都是水,同根同源。

我们来看看Bashar关于‘不必排斥’(评判)的教导:

‘评判’(排斥)是一种分裂与限制,它否定了宇宙万物中各个部分的平等性,将我们所感知到的万有的不同部分视为 ‘不平等’ 的存在。

‘喜好’是一种选择,即关注与你的频率一致的事物,而‘评判’则是否定你不喜欢的东西,认为它们不如你选择的好。其实,你们也可以仅仅观察而不去评判。当你看到某个人使用负面的能量,你不必评判(排斥)他,你意识到,自己更喜欢正面的能量,而他们偏爱的负面能量是他们个人成长的一部分,你只是观察,不用评判,因为当你评判别人时,你会成为评判的频率(负面频率)。 ---Bashar


这段话告诉我们,按照内心的喜悦进行选择,同时不评判自己不喜好的事物,是高频的智慧因为评判的行为本身会降低个人的能量频率。越对抗越痛苦,例如,当你越是抗拒黑暗,黑暗似乎就越发强大相反,单纯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就如同调整收音机的频道——你不用去责怪其他频道不好,只是简单地切换到自己感到愉悦的频道上。

大东:既然世间万象——好坏、美丑、得失——皆因二元分别而生执着,那是不是我们要彻底摈除二元,才能获得自由。

多多:不用摒除二元,那样会进入“顽空、死寂”的状态,事实上一元为“体”,二元为“用”,就像大海为"体",波浪为"用",明白吗?——我们不需要消灭波浪来证明大海的存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否定千姿百态的生活万象,只会落入死寂。

真正的自由并不是要否定‘二元’,而是明白‘二元’也是‘一元’的精妙游戏。这就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黑与白看似对立却彼此含藏。

巴夏的智慧启示我们:生命的奥秘不在于‘非此即彼’的对抗,而在于全然的接纳与选择。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与你频率一致的一切美好事物,但无需排斥那些不契合你的事物。想要健康,不必与疾病为敌;选择喜悦,不必与悲伤对抗。你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成为你渴望的状态,让这种存在的频率自然地重组你的现实。

选择你想要的,
不必刻意排斥任何对立面。
尝甜而不贪恋,知苦而不困于苦,
如莲花出水,不染不著。

在分别中修无分别,
不是模糊是非,而是超越对立,
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心无所住。

生命的智慧在于:直接成为你想要的状态,而不是先对抗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在对抗中消耗能量比如,与其成天恐惧"怎样才能不生病",不如现在就感受 "活力健康是什么感觉"。当我们停止与不想要的事物较劲,转而专注于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时,奇妙的转变就会自然发生。

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通过外在的对抗来实现的,而是始于内在频率的调整。就像收音机,你不需要消除所有的杂音,只需将旋钮转到你想要的频率。当你内心真正在健康、富足与和平的频率上时,外在世界就会自然反映出你的状态。这是宇宙最基本的法则——内在的成为,终将显化为外在的拥有。

大东:如何能直接‘成为’自己想要的状态?

多多:其实很简单,就是从现在开始,按照那个"理想中的自己"去生活,去感受,去行动比如你想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那就试着用快乐人的方式去感受世界:早上醒来照镜子时先对自己微笑,选择让你心情愉快的衣服,吃让你感到幸福的美食,做让你充满能量的事情,跟随你内心的喜悦而行,就这么简单。

我还想提一个重点,不要排斥你的 ‘旧我’,越排斥,你就是在给它能量,它对你而言就会变得越真实。真正的改变,不在于消灭那个虚幻的“旧我”,而是在于让“新我”的体验变得足够深刻和真实,当"新我"的感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实时,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你的状态

你要允许自己处在过渡期的混沌中,对自己无限的耐心,不必要求自己一瞬间彻底转变。这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智慧,你可以同时带着两种状态:一边感知到旧习惯熟悉的拉扯,一边选择新模式的行动;一边觉察到恐惧,一边尝试做与恐惧相反的事。

大东:那如果我想活出富足的状态,该怎么做呢?

多多:你要先打破"先有...才能..."的思维模式。比如很多人觉得"等我有了100万,我就能当个有钱人",但事实恰恰相反——你得先学会像有钱人那样思考和感受,丰盛才会自然到来。

赛斯说,如果你感觉匮乏,你可以尝试对自己慷慨一点,买比平常贵十块钱的东西,打个比方:如果你今天去咖啡店,不要为了省钱点最便宜的那款,而是允许自己选择真正想喝的那杯,哪怕它贵十块钱。这个举动是在告诉自己:"我值得更好的"。当你开始这样对待自己,世界也会开始这样对待你。

丰盛首先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因为一切都是由内而外的显现。即便你现在住着小房子,但也可以保持整洁,营造出如同置身豪宅一样的舒适感;即便现在赚的不多,你依然可以对家人大方,传递爱和温暖,这些细微的改变,都是在培养一种"富足"的心态慢慢地,你会发现,原来丰盛不仅仅是银行卡上的数字,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当你活在这种状态里,外在的丰盛和美好自然就流向你。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信任宇宙的安排,不执着于“如何实现”,不要操心过程,只专注于“我是”,最简单的能量法则——成为什么,就吸引什么。放下"如何实现"的焦虑,带着觉知活出你已经‘是’的那个存在状态,剩下的,就交给宇宙的‘生命之流’来完成。

大东:谢谢。

(注:丰盛、健康、爱、自由……这些都不是未来才能获得的,而是你本然的本质。你本具自足,你不是“将要”成为丰盛,你已经是丰盛,你不是“需要”爱,你就是爱本身,当你活出你‘真正所是’的状态,宇宙会调整新的现实来匹配你的新频率。)

不二的智慧

多多: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不二的智慧”,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元就是那个最根本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像大海本身。无论海面上有多少波浪,大海始终是完整的一体。这个"一"不是数学上的数字,而是指万事万物背后那个统一的本源。一元思维就是认识到:你和我,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甚至快乐和悲伤,本质上都是同一个生命的不同展现。明白这个"一",不是要否定世界的丰富多彩,而是知道这些差异都是同一个本源的游戏。

"二元"概念犹如“阴与阳”,它们并非相互对立的敌人,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面向,正如我们手掌的掌心与手背,尽管看似正反有别,实则同为一体,共生于同一只手,真正智慧的人不会偏执于某一端,他们明白:刚强时需要保留几分柔软才不会折断, 温柔处也要守住原则才不会软弱。这种既能分别又不对立的觉知,正是中国哲学最精妙的智慧——在变化中看见永恒,在差异中体悟统一。


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深层含义在于:阴阳的交融互动将简单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转化为丰富的"亦此亦彼"的多元可能。当我们学会在看似矛盾的事物中寻找"圆融"(积极合一)而非强化"对立"(消极分裂)时(比如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三生万物"的创造境界。在这个境界里,没有僵化的对立与割裂,有的只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演化。这就是"不二"的眼光。

不二’的应用,就是让对立的双方自然配合,从而生发出无限的可能。

就像婚姻关系一样,两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就像阴阳两面。但真爱不是谁压倒谁,而是在差异中找到默契。这就像优美的双人舞,有时你进我退,有时我进你退,但始终保持着和谐的韵律与节奏。正是这种既保持个性又追求融合的智慧,才能让关系历久弥新,充满活力。

这种"不二"的智慧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更是我们面对复杂世界时应有的基本态度。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在于超越对立的局限,在更高的维度上实现整合。

Amanda:那么这种不二的智慧,在生活中如何体现?

多多: 其实,"不二"的智慧,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道理,它在生活中可以体现为一种 "既认真又不较真"的态度,比如,你真诚待人,但不强求对方必须如何回应;你享受过程,但不执着于结果必须符合你的预期。这种态度,就像园丁种花——该做的尽力去做,剩下的就顺其自然,这就是"不二"的智慧。

再比如,对待情绪:悲伤来了,不抗拒,但也不沉溺其中;快乐来了,尽情享受,但不贪求它永远停留。就像看天上的云,云来云去,天空本身始终纯净。你不和情绪对抗,也不被它牵着走,而是以一颗觉察的心,看着它们自然流动。

"不二"的智慧,就是出世入世的智慧---既活在世间,又不被世间之事所束缚;既全心以赴,又能随缘自在。这样,人生就能少些纠结,多些从容。

木木:我想说说我的看法。我觉得,不二的智慧就像是我们在人间清醒地玩耍,我们其实都是“灵魂玩家”。在生活中,我们扮演着儿女、父母、职员、老板等各种角色,但不管遇到什么,心里都要明白,我们终究是那个在玩游戏的人。所以,不会因为游戏里的挫折就一蹶不振,也不会因为虚拟的荣耀就得意忘形。这就是“不二”的生活态度—--既认真,又不当真。

就像打游戏的时候,你会在意装备和等级,但不会真的以为"没有这把剑,我就活不下去"。现实中也是如此——事业、爱情、名誉,都只是这场人生游戏的"道具",不用太执着,真正重要的,是你在这场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玩得开心是很重要的。你说我说的对吗?

多多:我发现人要经历一个过程,当你还没有开悟时,你一直以为自己是这个固定的人格(角色),按照既定的剧本生活:要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份体面的工作、结婚生子......人生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走错一步就会"Game Over"

慢慢地,你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不只是这个角色——你还是玩家(创造者),你可以选择你想要的体验。

再后来,你突然顿悟——你甚至不只是玩家,你根本就是整个游戏本身,就像做梦者,梦中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河)都是他梦出来的,包括现在你和我的谈话,统统都是你这个做梦者创造出来的幻象。这场人生游戏里的一切——喜怒哀乐、成败得失、相遇别离——全都是你“梦出来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平行实相。

终极自由,就是彻底明白:你从来都是自由的,只是太入戏,忘了自己是‘造梦者’。 就像做梦时,你梦见自己被关在笼子里。你在梦里拼命找钥匙,撞得头破血流。直到某一刻,你突然醒来,发现:原来根本没有笼子,你一直舒舒服服躺在床上呢。

人生也是这样。我们总觉得自己被各种东西束缚——金钱、责任、别人的眼光......就像梦里那个着急找钥匙的人。但真相是: 笼子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那些让你焦虑的"必须"和"应该",其实都是你给自己设置的限制条件,这场游戏的终极秘密时,你早就是自由的,只是你迷在游戏中,忘记自己是自由的,今天就聊到这里吧,用爱祝福大家。

摘自《闲聊悟语》        整理:木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觉醒家园

GMT+8, 2025-5-4 18:08 , Processed in 0.0434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